-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
12-14 18:41:36 分类:初一数学教案 浏览次数: 713次
标签: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hang56.com网 (www.qihang56.com)]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课时安排和说明
参照新教材教师用书建议:“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承上启下地回顾探索平均数的一些性质及简单应用。第二课时探索得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各自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是练习实践课,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及会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对刚接触统计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即数据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类比、归纳、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hang56.com网 (www.qihang56.com)]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观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来自www.qihang56.com网!http://www.qihang56.com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hang56.com网 (www.qihang56.com)]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课时安排和说明
参照新教材教师用书建议:“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承上启下地回顾探索平均数的一些性质及简单应用。第二课时探索得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各自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是练习实践课,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及会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对刚接触统计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即数据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类比、归纳、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ihang56.com网 (www.qihang56.com)]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观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案二》,来自www.qihang56.com网!http://www.qihang56.com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3)》教案
- ·下一篇:绚丽,源于不断地创新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初一数学教案 热门排行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次方程组的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4三元一次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除法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除法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
-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形全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一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4.1三元一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 全等三角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1 普查与抽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 解二元一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一)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4用方程组解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二
-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镜子改变了什
-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第
-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
-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温度的变化》
-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3.1 确定与不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代入法解二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代入法解二
-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