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429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一(3)题。(7分)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奇支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①。谈笑净胡沙固③!

[注]①此测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通篇笼罩的感情基凋。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3)同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是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以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类似的语句相比较,写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3分)

12.①【 B 】(意思是:为此,我宁可鬓生白发。拼却,豁得出去;华,白发。2分)

②【 C 】(“通篇笼罩”是以偏概全:作者心情是复杂的,有退隐山林的逸致,也有关心国事的心情。2分)

③(3分)相同点:山林隐居,贞洁自持。

不同点: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

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爱国忧国之情。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2分)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1)(2分)重阳节(1分),“九日”、“登高”、“饮酒”、“菊”(写出其中两点1分,每空0.5分)(2)(6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4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分析正确各计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8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①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字摩诘,有文集《    》。(2分)

②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

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6分)

答:

14.①五言古体;《王右丞集入》(2分)

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候童、野鸡唤伴、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写出四个即可,2分)。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2分).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上三峡①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②,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有无奈更有新奇。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③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请就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诗歌“融情入景”的看法。(3分)

答:

12.(7分)①(2分)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说“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 ②(2分)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 ③(3分)《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关键点:①《上三峡》心境抑郁,风光减色;②《下江陵》心情喜悦,景象开朗;③同一诗人,同一景致,气象迥异;④点明“融情入景”或“景语皆情语”。以上四处一处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鲁 山 早 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干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经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 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 等词句暗写山野的静。(2分)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4分)

答:

10. (1)幽;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声鸡。

(2)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田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的“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以闹衬静)。(言之成理即可)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注:[1]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时期所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县西八角镇。这首 绝句是王安石时隔32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