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429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请,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2)(2分)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1分,任例举一句即可)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⑴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

⑵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16.诗歌鉴赏:.(1)贺诗表达了喜悦、赞美之情;曾诗表达了对柳的贬斥、嘲讽之意。

(2)前者由柳条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条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指导:

(1)充分关注,知人论世

看清诗歌题目、注解、作者,甚至是题干的隐含信息,把握写作重点和相关背景。要注意的是,可以联系作家的身世、遭遇等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作品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贴标签。豪放、婉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隐居出世、积极入世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立足全篇,整体定位

感受作品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

(3)抓住关键词、切入突破

寻求聚焦作者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4)揣摩体会,规范表达

揣摩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把握其内在意蕴;鉴赏术语的要灵活运用;注意评述结合(任何一个题目,如果这样问:“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就必须评述结合);先拟草稿后誊写一定要在规定的字数内答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寒山转苍翠”句中用的“转”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两处用典,一是以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_____________,借指朋友裴迪;一是用《五柳先生传》的作者_____________自比,这样用典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转” 化静为动。(1分);表现出山色随秋意渐浓而色彩愈来愈深(2分);②接舆、陶潜。(1分)借接舆生动地刻画出裴迪隐士(狂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进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间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大意对即可,要结合诗句分析,每个字2分)

(2)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2分)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许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

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2分)

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①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艳阳普照下一片灿漫春光所引起的独特感受。春光烂漫,丽日当空,争艳竞妍。传达出春天方兴未艾的趋势,天地间充溢着热烈的大好春光的气氛。“斗”字似乎还呈现出春光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暗含着作者韶光易逝的轻微感慨。

②同意。“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诗人巧妙地用它来比喻自己的绵绵思绪。既表现出有朝一日“心事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的的期待,也反衬出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1分,句意阐发1分,解说1分,总分3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结合词意分析2分,景情反衬2分;写法好处1分,总分5分)。

全词分析: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一旦我们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 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全词因有这一句,思想境界顿然提高。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这幅难得的风情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