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429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2)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2)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

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其理由。答:               。

16.(6分)表现“闲适”的心情:沐浴着山雨溪风,怡然垂钓,篷底自斟自酌,醉来酣睡,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情绪: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 ,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1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2分,共计3分)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0.阅读下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①,比较欧阳修《蝶恋花》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王安国《清平乐》的“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③,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淮知,除非问取黄鹂”④等,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可借用序号阐析)(4分)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2分)

10.(6分)

(1)(4分)

①句更能体现。(1分)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3分)(意思对即可。)

(2)(2分)

示例4种:

a.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山是健康而执着的。

(属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

试从所描写的景色、表达的情趣或用字的繁简的角度,分析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12诗歌鉴赏答案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诗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

(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从听觉、 视觉等角度写,诗形象鲜明。“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李诗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基本属于“简”的一类。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庐山瀑布的高和长,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第一点结合诗人背景,诗人性格答,意思对即可。第二点答工笔和白描的手法也可。要点各占2分,解析各占2分。语言不顺畅适当减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2分)

答:

(2)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16、(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展转反侧的愁思(答出“辗转反侧”即可得分)(每问1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