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高考强化高中古诗词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429
标签:高中古诗词指导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1分),而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唉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出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从体裁上讲,这是一首 诗,第三联又叫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3)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14.(8分)

(1)(2分)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格律诗都对),颈联。(每空1分)

(2)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3分)

(3)(3分)寓情于景(或答借景抒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都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于碧草白云。(答“运用对仗,使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①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②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有什么特点?(4分)

12.①视觉 听觉 表达游湖的愉悦(每问2分,共4分)

②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感情。

(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 分析一二句景物的特征及写景的目的。(2分)

答:

(2) 第三句“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3分)

答:

(3) 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3分)

答:

15、答案:(1),深秋黄叶,夜寒霜重。景物描写渲染了萧瑟冷寂的色彩,烘托了人物孤独,凄凉的怨情。

(2),实写冷宫里室内用具的陈旧,色彩黯淡。虚写人物心情的暗淡凄凉。

(3),暗示诗中人心境凄清,幽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村 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性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1)山峰本不能语,是客观事实。有人认为“数峰无语”是诗中拙笔,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答:

(2)诗贵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全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5分)

答:

12.答:(1)这非拙笔而恰是生花妙笔,仿佛山峰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因诗人思乡而忽然“无语”,亲切自然,人情流淌。

(2)全诗摄初黄之菊,万壑晚簌,无语数峰,胭脂叶落,日暮夕阳,雪香荞麦的山村秋天日暮晚景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浓郁的思乡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分)

答:

②.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

答:

③.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4分)

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2分)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2分)

13。答案

①.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②.“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③.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1)诗题中有“南望”二字,请指出原诗中哪是“望”的内容?(2分)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末句中用“画”不如用“衬”更贴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6分)

12.(1)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指明是后两句即可得分。)

(2)不同意。用“衬”说明山峰本来就存在,没有新意;用“画”,说明本来没有山,而是飘动的白云描画出来的,写出了云彩的灵动和山峰的美妙,更传达了诗人登高远眺、难得望见无限风光的惊奇和喜悦之情。

同意。用“画”不能表现出景物的主次,也缺少层次感;用“衬”能突出山峰的高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3.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前人评价说:“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明”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前两句诗说明“明”字妙在何处。

答案及解说:前两句写白天行舟看到青青原野上春雨欲来,阴云低垂,令人压抑。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那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让人眼前一亮,顿觉怡然。同时,作者不直接写船在行走,而用时不时有花出现来暗写船在动,十分巧妙。(划线处每处1分,简析2分)

(2)简析“满川风雨看潮生”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境。

答案及解说: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河水上涨,春潮奔涌而来(2分)作者静观风雨春潮,表现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或:作者看风雨吹打,潮水起伏,表现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态。(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

15、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