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必修1《“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1《“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12-14 18:41:36   分类:高一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794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高中语文必修1《“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2.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入
对于孙中山总统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但对孙中山总统又被称为“布衣总统”,同学们是否也有所理解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布衣总统”孙中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廷一一起解读 “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其来历,了解其布衣特色。(板书:标题和作者,同时让同学们阅读全文)
(二)分析和讨论——理解层
1.整体分析:从标题出发,结合全文,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文章内容
板书:
         “布衣总统”孙中山
           ——————  ——————
                      同位结构
          ——— ———
              偏正结构
由标题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传主是孙中山,而孙中山的地位是总统,而且被称为布衣总统,是具有布衣特色的总统,来自于布衣,又具有布衣品德的总统。因而,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大问题理解全文:1.对于孙中山你了解多少(目的为补充了解下传主的基本生平);2.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3.从何体现“布衣特色”。而后大问题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
Ⅰ 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通过提问同学解决)
◆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Ⅱ 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
◆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 “布衣”与总统的辨证关系?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称呼的由来?(主要理解课文1—4段)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Ⅲ 从何体现“布衣”特色?(因同学已预习过,所以先提问)
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体现:   
              房间:不大     
        住    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朴素整洁      生活简朴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食                           俭约
               反:唐绍仪
                   吴廷芳      
        行 :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   
              制止巡官挥刀驱人群                                 亲民淡泊  
提问: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竞争的社会里对青少年还具有教育意义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字词句段分析
    Ⅰ 字:(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
     籍(jí)贯   卤(lǔ)味   佳肴(yáo) 奢侈(shē chǐ)
     下咽(yàn)  裹(guǒ)脚   水泄(xiè)不通
    Ⅱ 词:(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
     推崇:十分推重崇敬。
     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1《“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来自www.qihang56.com网!/JiaoAn/YuWenJA10/75231.html

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xiè)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Ⅲ 句或段:(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问题,在同学回答后再揭示答案,答案允许多元,只做参考)
① 读3、4段,理解:
● 拜见两广总督,名片上只印有姓名、籍贯,说明孙中山早年就具有怎样的思想?(说明孙中山早年便有一种强烈的民主意识,不讲究身份,做事低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具有怎样的品性。而张之洞的态度转变又说明了什么?(孙:早怀大志——傲王侯;不卑不亢。张:虽摆高官架子,但也善识人才。)
②“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
③“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能否去掉?为什
么?(不能。“总是”是频率副词,强调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形成一定的习惯,突出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优秀品质。)
④“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
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剪辫”在当时象征着什么?(说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1] [2]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