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中考语言积累及运用专项复习:常用实词和虚词
12-14 18:41:36 分类:初三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 702次【知识盘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中考阅读题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文言文知识的过程,考查考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就是其中的一个考点。
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它们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文言实词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异义
即古今词义有发展变化,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等。如《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中的“寻”,古义是“不久”,今义是“找,寻找”。
2.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狼》中“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为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打洞”。
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小石潭记》中“如鸣佩环,心乐之”中的“乐”,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喜欢”。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与朱元思书》中“猛浪若奔”中的“奔”,原为动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奔跑的马”。《陈涉世家》中“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原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④名词作状语。如《陈涉世家》中“狐鸣呼曰”中的“狐”,原为名词,这里作状语,可译为“像狐狸一样”。
3.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命题方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这是文言文考查中最基本的考点。
解题技巧:掌握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解答文言文实词考题,首先要根据具体作品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义;其次,依托文本,培养语感,学会联想和总结;第三,熟记积累一些常见的实词含义;第四,学会分类整理,优化组合。
二、文言虚词
文言文中,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很少,但使用频率很高。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确切分辨每个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
常见文言虚词包括:安、而、尔、夫、盖、故、何、乎、或、即、既、莫、乃、其、且、然、若、虽、所、为、惟、焉、也、以、矣、已、因、于、哉、则、者、之等单音虚词。
命题方向:一词多类异用、同类异词、兼词、时间副词、句首虚词、句末虚词、关联虚词。
解题技巧:遇到虚词考题,首先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弄清题干的要求;第二,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弄清每项的句意;第三,把该虚词的词性、用法和句意结合起来,就可确定它的意义,进而可确定选项了;第四,利用筛选法,逐一排除;最后,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特殊用法。
【链接中考】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
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②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③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④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词的运用的题。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字的意思,才不会出现差错。
答案: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养狙①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1.解释下列语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①山之果,公所树与。
②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②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C.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①言未既,众狙皆寤。②既克,公问其故。
答案:1.①树:种植。②俟:等待。2.B(A项中,①“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可译为“把(养狙)作为”;②“以”与“为”组合成“以为”,动词,认为。B项中,“之”均为动词,到……去。C项中,①“或”是代词,可译为“有的”;②“或”,副词,或许,也许。D项中,①形容词,引申为尽、完。②副词,已经。)
(三)文言文阅读。
(甲)(周敦颐《爱莲说》选文略)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黑体词的含义。
①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名之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能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答案:1.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2.B 3.A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初三语文教案 热门排行
- ·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
- ·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说明文答题技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说课稿二
- · 中考语言积累及运用专项复习:修辞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说课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导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说课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说课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五首》说课稿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五首》说课稿
- · 中考语言积累及运用专项复习:常用实词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中国人失掉自
- · 九年级语文上册分类复习资料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 · 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记叙文
- · 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病句(
- · 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记叙文
- · 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现代诗
- · 九年级语文名著复习提纲
- ·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病句辨析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