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05-05 18:26:20 分类:教育文体 浏览次数: 259次
标签:领导讲话稿范文,如何写领导讲话稿,http://www.qihang56.com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再过几天,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我们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方法、途径。这个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我省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基础上,正式吹响了全省教育进军现代化的号角。可以说,这是一个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科教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必将对今后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九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小学普遍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基本上实现了“两机一幕”进教室,使用了与义务教育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步伐加快,中小学已拥有计算机约15万台、计算机教室3500个,建成校园网的学校达600多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近3000所,形成了一支近9000人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全省还建成了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1所,涌现了一批如义乌、杭州、浙师大附中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地区和学校典型,取得了一些教育信息化的初步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前,尽快在全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现在共识初步形成,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总要求是:像抓“两基”那样抓好教育信息化。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l、加快教育信息化是我省建设科教强省的需要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省提前3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届五次会议,又提出了今后5年,是我省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把浙江建设成经济强省、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
教育信息化是全省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起点和基础。实现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培养各行各业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设“天堂硅谷”积累大量专门人才和技术储备,还将对启动信息产品市场、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省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更快接轨,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信息、经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教育的信息化直接关系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科教强省目标的实现。
2、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全省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抓手。
近年来,我省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两基”继续保持较高质量,各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前茅;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初升高比例从1997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去年的第6位,今年达到了75.1%;高等教育实现了大发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近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3%,超过全国平均数2个百分点。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也不断改善。这使我省教育实现信息化有了一个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尽管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但全省教育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教育结构中技术含量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偏重于数量的扩张,以信息技术带动事业发展的份额不多,教师和学生吸收新知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今后5年,我省要基本实现“两基”高水平、高中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不能仅仅靠简单的外延扩张,只有更多地引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辐射,丰富内涵,提高效益,才能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在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基础能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这些年来,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比较陈旧,许多地方靠的仍然是“苦读苦教”、粉笔加黑板,现代化教育的气息不浓,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不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这就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不仅能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将有效地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二、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下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谁就能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浙江是经济大省,教育基础一直较好,应当而且必须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网络世界中争得浙江教育应有的地位。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高起点地搞好规划,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国的地位与基础教育的位次相适应。
l、努力实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和《浙江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省教育实际,5年内,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好省教育网站,实现“校校通”。全省教育系统分三个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运用;二是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让优秀教育资源实行共享,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近期主要目标有:
第一,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两年内,所有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经济较发达市县的乡中心以上小学也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内,所有乡中心以上小学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全省中小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要抓紧编写、制作相关的课程教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到20xx年,基本做到中小学各学科有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第二,建好省教育网站,实现中小学“校校通”
全省教育网络的建设,实行省和地方分级负责制。省主要是建好“浙江教育网”,不断充实网站涵量,拓展服务功能,使省教育网站成为全省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中心,成为全省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的基础平台。
市县要加快当地教育子网建设。两年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建成与省教育网联通的子网,其中省教育强县要全部建成;使这些县的乡中心以上学校能全部联网。五年内,建成联通县市的教育网络,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到20xx年,形成覆盖全省的宽带多媒体教育专网,使所有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省实际出发,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步是依托省教育网,建立起中小学继续教育现代远程培训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等院校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要在建设和运用远程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省和各地、学校的努力,五年内要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一批多类型的中小学网上学校。
同志们:
再过几天,新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我们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方法、途径。这个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我省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基础上,正式吹响了全省教育进军现代化的号角。可以说,这是一个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科教强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必将对今后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九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小学普遍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基本上实现了“两机一幕”进教室,使用了与义务教育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步伐加快,中小学已拥有计算机约15万台、计算机教室3500个,建成校园网的学校达600多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近3000所,形成了一支近9000人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全省还建成了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1所,涌现了一批如义乌、杭州、浙师大附中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地区和学校典型,取得了一些教育信息化的初步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前,尽快在全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现在共识初步形成,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总要求是:像抓“两基”那样抓好教育信息化。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l、加快教育信息化是我省建设科教强省的需要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省提前3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届五次会议,又提出了今后5年,是我省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把浙江建设成经济强省、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
教育信息化是全省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起点和基础。实现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培养各行各业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设“天堂硅谷”积累大量专门人才和技术储备,还将对启动信息产品市场、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省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更快接轨,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信息、经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教育的信息化直接关系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科教强省目标的实现。
2、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全省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抓手。
近年来,我省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两基”继续保持较高质量,各项主要指标名列全国前茅;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初升高比例从1997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去年的第6位,今年达到了75.1%;高等教育实现了大发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近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3%,超过全国平均数2个百分点。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也不断改善。这使我省教育实现信息化有了一个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尽管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但全省教育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教育结构中技术含量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偏重于数量的扩张,以信息技术带动事业发展的份额不多,教师和学生吸收新知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今后5年,我省要基本实现“两基”高水平、高中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不能仅仅靠简单的外延扩张,只有更多地引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辐射,丰富内涵,提高效益,才能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在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加快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基础能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这些年来,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教育思想还没有完全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比较陈旧,许多地方靠的仍然是“苦读苦教”、粉笔加黑板,现代化教育的气息不浓,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不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这就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不仅能促进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将有效地提高人才的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二、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下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谁就能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浙江是经济大省,教育基础一直较好,应当而且必须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网络世界中争得浙江教育应有的地位。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高起点地搞好规划,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使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国的地位与基础教育的位次相适应。
l、努力实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和《浙江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省教育实际,5年内,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好省教育网站,实现“校校通”。全省教育系统分三个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运用;二是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让优秀教育资源实行共享,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近期主要目标有:
第一,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两年内,所有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经济较发达市县的乡中心以上小学也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内,所有乡中心以上小学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全省中小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要抓紧编写、制作相关的课程教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到20xx年,基本做到中小学各学科有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第二,建好省教育网站,实现中小学“校校通”
全省教育网络的建设,实行省和地方分级负责制。省主要是建好“浙江教育网”,不断充实网站涵量,拓展服务功能,使省教育网站成为全省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中心,成为全省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的基础平台。
市县要加快当地教育子网建设。两年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建成与省教育网联通的子网,其中省教育强县要全部建成;使这些县的乡中心以上学校能全部联网。五年内,建成联通县市的教育网络,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到20xx年,形成覆盖全省的宽带多媒体教育专网,使所有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省实际出发,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步是依托省教育网,建立起中小学继续教育现代远程培训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等院校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要在建设和运用远程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省和各地、学校的努力,五年内要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一批多类型的中小学网上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