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上的讲话
05-05 17:33:27 分类:农林牧渔 浏览次数: 732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保护工作
——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推进我省保护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刚才,XXX同志代表省厅作了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护工作,我完全赞同。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生态保护工作,我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生态保护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给新时期生态保护与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年4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专门强调:"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食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事实充分说明,搞好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事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健康发展。只有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保护好,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省自1998年先后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林业实现了由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停止天然林经营性采伐的基础上,全省1923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管护,造林面积平均每年以51。6万公顷的速度增长,森林覆盖率24。23%毛提高到27。94%。目前,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已进入"治理大于破坏"的新阶段,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全省生态建设快速推进和大面积荒山荒地披上绿装之后,强化生态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 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之友",保护好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迫切要求。从林业部门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讲,除了 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形成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氛围外, 更重要的是把生态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依法管护森林、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野生动植物作为整个林业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好保护区,保护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生态四川的进程中,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努力实现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发展。
二、肯定成绩,找准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离度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四川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自三大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以来, 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从工程启动前的46个增加到115个,保护面积由280万公顷上升到745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比例由5。78%提高到15。37%。特别是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明显增加,两项指标都位居全国第一位。湿地保护区面积和其它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大量增加。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物种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不仅在国内有地位、有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倍受关注,成为对外开放、宣传四川的窗口。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认识上看,一些地方存在误区,要么极端保护,无所作为,"端着金饭碗讨口",要么盲目开发,急于求成,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如果说过去经济发展对自然保护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解决吃饭问题的话,目前的压力已转移到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上。从决策看,一些地方随意性强,"三重三轻即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轻生态,重基建轻管理,忽视了自然保护的可持续性。从投入看,总体不足,渠道单一,主要是国家和省的资金,而且一些地方将国家按森林保护面积下达的天保管护资金用在了其他地方,致使应该投入的得不到投入,应该保护的得不到保护,已经保护的只能勉强维持。从管理看,一些地方管理组织体系薄弱?全省115个保护区,有机构的93个,其中人员编制落实到位的80个,而有专职领导、正常运行的只有42个。从环境看贯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外部讲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这是深层次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既影响保护事业,又影响经济发展。二是从内部来讲是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影口向了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我省现有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超过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保护区建设质量却无法相提并论,差距非常明显。要牢记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保护区不是建得越多越好。针对这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今后保护区建设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根据全省现有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不要 求每个市(州)都建立保护区,但没有保护区的市(州)并不能放弃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职能,更不能放弃所辖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凡是有条件和有能力建立保护区的市(州),原创文秘材料,尽在www.qihang56.com网。必须加快相应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在推进全省整个保护区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看自然保护区增长的数量和面积,更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看保护区机构是否健全,人员编制是否落实,管护责任是否到位。保护对象是否增加。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一个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必须贯彻落实到位。同时各市(州)在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正 确处理好强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群众、林业部门主导与依靠社会力量四种关系,确保我省保护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三、强化管理,突出重点,从实施"三生态"战略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从1963年我省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从我省目前国土面积、林地面积、耕地面积的现状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看,今后要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增加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十分有限。当前全省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上要坚持"提高质量与强化管理并重"的原则,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和管护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物种拯救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科研宣教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档次和水平,逐步推进保护区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重点放在自然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社区共管和提高保护能力上。
全面实施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三生态"战略,推进保护区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必须重视和提高七种能力建设。一是提高分类指导的能力。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级别、保护类型和保护对象等进行分类管理,在分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亮点。省上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市(州)、县(区)重点搞好市(州)、县〈区〉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二是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凡是法律法规赋予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权力,要严格执行;凡是现有管理手段和方式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要坚决改正,更不能随意设定行政许可。三是提高资源管护的能力。对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对象和森林、林地、林木、病虫防治、森林防火等要严格落实管护责任,严禁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征乱占林地等非法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发生。四是提高科研监测能力。要逐步提高保护区自身的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随时了解和掌握重点保护对象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确保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五是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坚持"核心区管死、缓冲区管严、实验区搞活"的原则,在对保护对象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双赢的新型产业,以弥补保护经费不足,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六是提高社区共建的能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大力推行"社区共管"模式,共同建设保护区,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帮助和支持周边群 众发展生态经济,维护好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七是提高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国际上十分关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要在实施好现有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出一批资金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保护区管理示范项目,以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我省保护事业与国际接轨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