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上学期《隋唐制度的革新》教案

高三历史上学期《隋唐制度的革新》教案

12-14 18:41:36   分类:高三历史教案   浏览次数: 864
标签:高三历史复习教案,http://www.qihang56.com 高三历史上学期《隋唐制度的革新》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时期实行的各项制度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隋唐各项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因其具有积极作用而被历朝所沿用。
2.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因而被历代沿用。
3.租庸调制的实行使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是唐朝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租庸调制
的进步作用;两税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府兵制的崩溃;两税法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
①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②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①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A.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B.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C.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②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③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D.兵部主管军政;
E.刑部主管刑法;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
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
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②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
2.科举制的形成
  ①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
  ①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③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④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
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
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⑤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①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
  ②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③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
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
  ①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
  ②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
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④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
了农民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
  ①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
  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④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①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
②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

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③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④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
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四、租庸调制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①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
  ②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2.唐朝的租庸调制
  ①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②唐朝租庸调制规定: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
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
有年龄限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①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五、两税法
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②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
2.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
  ①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②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
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
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
松;
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