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指导

地质实习指导

12-14 18:33:02   分类:实习报告   浏览次数: 101
标签:个人工作实习报告,大学生实习报告,http://www.qihang56.com 地质实习指导,
鸡冠山地台远景素描圈
此后,沿路线向西观察,需注意测量地层产状。再西为一条南北向正断层;在断层附近,龙山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一系列南北方向分布的石英脉,宽者20-30cm窄者几厘米,断断续续成群分布,由系列张节理所形成。
沿南北向断层,向南追索,可观察到断层面产状,上盘近断层处有一个挤压紧密的小揉皱。
沿路线出沟,渡汤河观察到龙山组石英砂岩与混合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龙山组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组成两个正旋回层,测其产状,再东又见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与龙山组呈断层接触, 测其断层面产状。上盘为龙山组石英砂岩,下盘为混合花岗岩,为一正断层。
所以,鸡冠山地台由两条正断层组成,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北东走向,发育在一个近南北向延伸的平缓背斜顶部。
21
第三节地貌实习路线
一、上庄坨一沙锅店岩溶及第四纪堆积物路线
(一)路线
从上庄坨到沙锅店村东,沿村东小路到东山坡。
(二)教学目的
1.认识岩溶地貌(石芽、溶沟和落水洞),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
2.确定上庄坨、沙锅店的地貌位置;注意大石河支、主流汇合地带的阶地特征;
3.学习罗盘的使用。
(三)教字安排与教学内容
在路线上注意观察和确定上庄坨、沙锅店的地貌位置以及大石河与其支流交汇地带的地貌特征。
在沙锅店村东小路旁,观察与描述路旁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位置、岩矿成分和岩相特征。
在沙锅店东山坡,观察与描述石芽、溶沟和落水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解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要注意观察溶沟中堆积物特征,在该观察点以西还能观察到一条北西方向延伸的脉岩所形成的岩脉丘陵。
熟练掌握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运用后方交会法进行定位。
二、北刁部落至潘桃峪
(一)路线
从北刁部落向南西方向到南刁部落、鸭水河、去潘桃峪、东宫。
(二)教学目的
1.观察与描述大石河不同河谷段的地貌和堆积物特征;认识先成河的特点;
2.观察与描述夷平面、断层构造地貌;
3.观察与认识滑坡地貌、洪流地形及洪积物。
(三)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在北刁部落,可观察与描述大石河河床、心滩、牛扼湖、河漫滩及阶地等河谷地形特征,并且注意与上庄挖一带大石河河谷地形对比。进一步描述牛扼湖冲积物的特点。
在南刁部落和鸭水河一带观察与描述断层构造地貌,呈线状排列的断层三角面。要注意支、主流汇合一带的地貌特征。
观察潘挑峪大石河河谷段的地貌特征,并且与傍水崖和北刁部落河谷段的地貌特征加以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观察大石河南岸山坡上的跌水陡坡。
在潘桃峪、喇嘛寺一带,观察与描述地滑(滑坡)地貌,识别滑坡要素,并解释其形成过程。登潘挑峪村北169高地,远跳南东方向,可观察潘桃峪滑坡全貌。再向西眺望可见有重叠的三级夷平面。
22
在东宫一带观察洪积扇和洪积物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过程;观察与描述东宫村南的断层崖,注意汇流点的地貌特征。
23
第四节海岸地貌考察路线
渤海湾秦皇岛海岸是由一部分凸向海洋、一部分凹向陆地构成的一种波状弯曲岬湾式海岸、山海关老人头、秦皇岛东山码头和北戴河金山嘴分别位于海岬部位。在海岬地带基岩裸露,水深坡陡,波能聚合,是海蚀作用盛行的地方。海水动力强烈掏蚀,撞击着海岸的基岩,长久以来,在海岸带形成各种海蚀地貌。秦皇岛海岸带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台地等。
介于秦皇岛海岬之间的海岸部分凹向陆地,是海湾部位。在海湾部位波能辐散,海蚀作用较弱,沉积作用盛行,形成各种堆积地形。秦皇岛海积地貌有水下沙坝、沙堤、沙嘴、海积阶地等。
秦皇岛流入渤海湾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在老龙头南入海)、沙河(在大石河入海口以西入海)、汤河、赤土河(在鹰角岩后面入海)以及戴河(在中直疗养院以西入海)。河口地带在河水和海水联合作用下形成河口地貌。在河口地带都发育有三角洲,三角洲地貌较为典型。
一、考察路线
秦皇岛老龙头、鹰角岩、老虎石公园、联峰山公园
二、考察要求
1.了解波浪运动特征及其对海岸地貌形成的影响,.观察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浅水波浪的变形及波浪的侵蚀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观察与描述海滨地貌(海蚀地形、海积地形、河口地形),了解各种地貌形成的过程。
3.识别上升古海岸的特征和划分海成阶地,并通过对古海岸带的观察,了解海陆变迁。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介绍海岸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和作用方式,并与其它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河流地质作用)等进行比较。
2.重点介绍北戴河海滨的地貌特征,要求学生能区分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和河口三角洲地貌等,根据古海岸带和现代海岸地貌的观察进一步了解海陆变迁和第四纪以来海平面的变化。认识连岛沙坝,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
四、考察时间:二天
五、考察内容
(一)海蚀地貌
观察海水运动的形式(深水波、浅水波)和海蚀地貌景观。
24
1.海蚀穴(洞):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的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2.海蚀崖: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较好地保存。
3.海蚀柱: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洞,经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4.海蚀平台: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
(二)海湾的砂质海滩
观察后滨带和前滨带特征和波浪运动特征。
后滨带(又称潮上带),是特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该带长期出露于海平面以上,故长满植物。此带地形低平,微向海洋方向倾斜。该带的宽度受地形的影响,若坡度小,此带的宽度就较大;反之,该带则窄。
前滨带(又称潮间带)是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此带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海水淹没,所以该带海水动荡强烈,海底表面受波浪运动改造明显,在表面常形成高低不等的沙埂和凹坑。前滨带波浪运动的特点是:波形对称或不对称,波长短,波高相对较高,破浪多,波峰线较连续,且由海洋至岸边由规则的波浪到破浪至拍岸浪,波脊线逐渐平行海岸线。
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海水较深,其波浪运动的特点是:波形对称,波形长,波高相对较矮。破浪很少,波峰线多不连续。
(三)大石河三角洲
大石河在老龙头入海处形成了石河三角洲。三角洲顶点位于南海村以西新建石河大桥附近。在大桥上,清晰可见石河三角洲水上平原沉积,主要发育两条分流河道,直通入海,还依稀可见许多废弃的分流河道。水上平原的分流河道大都位于水面以上,其上已有树木和杂草。分流河道中沉积物为砾石,河道间为细砾、粘土沉积。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河道内水体已咸化,发育各种海洋生物。在东分流河道入海口处可见大石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体较浅,为细砾和粗砂沉积物。在8m水深线以外为前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细粒泥质。
由于大石河为季节性河流,洪水期主要分布在7、8月份,其他时期基本无冲积物携带入海,因此,海水运动对三角洲沉积物改造作用较强。在
25
东分流河道入海口处可见沿岸流形成的沙嘴及海滩沉积,在浅水地带可见水下沙坝平行海岸分布。此外,由于燕塞湖水库大坝的拦截,石河水现在极少能以洪水形式注入海中,因此,目前河流对三角洲的建设作用极小,而以破坏为主。但是,由于石河三角洲沉积体为沙砾石沉积,抗破坏性强,目前仍保持进积形态,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被逐渐破坏。
26
第五节野外地质地貌工作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一、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