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环保局科学发展观转段的分析检查报告
12-14 18:33:36 分类:自查报告 浏览次数: 910次
标签:个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格式,安全自查报告,http://www.qihang56.com
环保局科学发展观转段的分析检查报告,
(六)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机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省、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淮河流域重点水质断面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全省城市空气监测自动化程度达到85%。省及合肥等14个市的环境监察机构一级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省环境信息中心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省环境监察局增编14个,主要负责人按副厅级高配。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效防止了腐败案件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重视,态度坚决,行动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与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机制创新、工作作风、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局领导班子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网上意见箱、开展广泛谈心等方式,向部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省环保系统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公众共征求到56条意见和建议,涉及环境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服务基层等方面。在认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局党组深入查找了全省环保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仍然”上: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工业COD和SO2的排放强度较大,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二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即使完成今年的既定目标任务,也只是在20xx年的基础上削减0.9%和0.8%,要完成在20xx年基础上分别削减6.5%和4%的“*”目标,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三是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缓慢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年,淮河流域干流水质呈轻度污染,24条支流中有10条为重度污染;巢湖湖区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蓝藻暴发隐患将长期存在,9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有4条为重度污染;长江的17条支流中有4条为重度污染。四是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我省农村环保工作基础差,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面源污染加剧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管理力量亟待加强。五是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距离全面履行职责、适应环保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全省只有环评管理人员116人、辐射环境管理人员30人,省环境监测站编制仅90人,除滁州、宣城以外的15个市还没有专门的辐射管理机构,所有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站和省、市两级环境信息机构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还有一些县缺乏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全省环保宣教工作人员仅43人,不到全省环保系统总人数的1%,一半的市和大多数县没有环保宣教机构、人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环保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省环保局党组自身的因素。局党组在主观上认真剖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但在坚定性与灵活性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始终坚持严格执法不够,对法规和制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到位,有时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对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宏观经济形势恶化估计不足,应对能力还不够,不能针对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特点,因地因时制宜,把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和处置特殊问题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是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但在统筹兼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由单纯执法监督部门向宏观管理部门的转型刚刚起步,统筹兼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够强。偏重于污染防治,对生态建设与保护兼顾不够;偏重于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环境保护兼顾不够;偏重于解决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对打基础、管长远的制度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兼顾不够。
三是认真履行环保职责,但在形成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与有关经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宣传教育部门等协调沟通不够,部门联动少,监管合力不强,环保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引导公众参与、凝聚各界力量、促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环保的氛围还不够浓。局机关处室及事业单位之间协调不够,工作重布置、轻督办,联合办公机制还不完善,对基层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比较多。
四是着力加强环境监管,但在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上存在不足。环境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多部环保法律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进展不快,《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还未启动,法制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够强;绿色信贷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容量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等尚未形成。环保科技投入不足,环境科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省级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在支持基层环保部门方面存在不足。偏重于省级环保能力建设的投入,对县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投入不够。在放权的同时,协调市、县政府解决环保部门投入不足、人手不够、手段不强等问题,做得不够,少数地方出现审批权力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对基层环保部门指导不够,环保双重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主观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理解不够透彻,结合实际创造性思维、大胆实践还不到位。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存在惯性思维和因循守旧现象,缺乏在全国范围找位置、定坐标的强烈意识,满足于与过去比、与中西部省份比,缺乏与发达省份环保工作看齐的勇气,缺乏闯新路子、敢为人先的锐意进取精神,对国内外环保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主动借鉴不够,“啃硬骨头”的决心不够大,推进措施不够硬,工作进展不够快。对没有政策规定的,以前没有做过的,不敢突破,怕不利于稳定。
二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发展、新机遇,我们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乘势而上的意识还不够强。按照新时期环保部门转型为综合部门的定位要求,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不能时刻站在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思考环保工作,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反映具体工作和实际问题多,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干部和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更新,还不适应工作需要。
三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方式方法还不够适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对基层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环保难题、指导科学发展的办法不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解决突出矛盾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对三大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够,不能给予有效的分类指导;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清楚;环境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还不够强;污染源动态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落实环评和“三同时”等制度时,还存在审批把关与过程监管不平衡的现象;环境执法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警防范。对基层工作提要求多,面上指导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创造工作条件少。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有时不能及时落实到位。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与工作措施
当前,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大环保投入,为我省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机构能力建设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我省的环境容量约束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环保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机遇为成效。
我省环保工作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及今年两次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省情,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保事业新的跨越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加强一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四项管理机制,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强化理论学习,改进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讨论的针对性,以学习讨论促进思想的继续解放,推动工作思路的不断创新,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带领环保系统圆满完成新时期各项环保工作任务。
(六)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机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省、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淮河流域重点水质断面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全省城市空气监测自动化程度达到85%。省及合肥等14个市的环境监察机构一级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省环境信息中心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省环境监察局增编14个,主要负责人按副厅级高配。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效防止了腐败案件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重视,态度坚决,行动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与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机制创新、工作作风、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局领导班子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网上意见箱、开展广泛谈心等方式,向部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省环保系统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公众共征求到56条意见和建议,涉及环境管理、执法监督、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服务基层等方面。在认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局党组深入查找了全省环保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仍然”上: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工业COD和SO2的排放强度较大,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二是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即使完成今年的既定目标任务,也只是在20xx年的基础上削减0.9%和0.8%,要完成在20xx年基础上分别削减6.5%和4%的“*”目标,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三是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缓慢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年,淮河流域干流水质呈轻度污染,24条支流中有10条为重度污染;巢湖湖区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蓝藻暴发隐患将长期存在,9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有4条为重度污染;长江的17条支流中有4条为重度污染。四是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我省农村环保工作基础差,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面源污染加剧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管理力量亟待加强。五是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距离全面履行职责、适应环保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全省只有环评管理人员116人、辐射环境管理人员30人,省环境监测站编制仅90人,除滁州、宣城以外的15个市还没有专门的辐射管理机构,所有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站和省、市两级环境信息机构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还有一些县缺乏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全省环保宣教工作人员仅43人,不到全省环保系统总人数的1%,一半的市和大多数县没有环保宣教机构、人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环保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省环保局党组自身的因素。局党组在主观上认真剖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但在坚定性与灵活性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始终坚持严格执法不够,对法规和制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到位,有时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对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的宏观经济形势恶化估计不足,应对能力还不够,不能针对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特点,因地因时制宜,把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和处置特殊问题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是努力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但在统筹兼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由单纯执法监督部门向宏观管理部门的转型刚刚起步,统筹兼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够强。偏重于污染防治,对生态建设与保护兼顾不够;偏重于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环境保护兼顾不够;偏重于解决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对打基础、管长远的制度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兼顾不够。
三是认真履行环保职责,但在形成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与有关经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宣传教育部门等协调沟通不够,部门联动少,监管合力不强,环保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引导公众参与、凝聚各界力量、促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环保的氛围还不够浓。局机关处室及事业单位之间协调不够,工作重布置、轻督办,联合办公机制还不完善,对基层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比较多。
四是着力加强环境监管,但在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上存在不足。环境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多部环保法律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进展不快,《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还未启动,法制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够强;绿色信贷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容量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等尚未形成。环保科技投入不足,环境科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省级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在支持基层环保部门方面存在不足。偏重于省级环保能力建设的投入,对县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投入不够。在放权的同时,协调市、县政府解决环保部门投入不足、人手不够、手段不强等问题,做得不够,少数地方出现审批权力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对基层环保部门指导不够,环保双重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主观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系统,理解不够透彻,结合实际创造性思维、大胆实践还不到位。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存在惯性思维和因循守旧现象,缺乏在全国范围找位置、定坐标的强烈意识,满足于与过去比、与中西部省份比,缺乏与发达省份环保工作看齐的勇气,缺乏闯新路子、敢为人先的锐意进取精神,对国内外环保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主动借鉴不够,“啃硬骨头”的决心不够大,推进措施不够硬,工作进展不够快。对没有政策规定的,以前没有做过的,不敢突破,怕不利于稳定。
二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发展、新机遇,我们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乘势而上的意识还不够强。按照新时期环保部门转型为综合部门的定位要求,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不能时刻站在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思考环保工作,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缺乏前瞻性研究,反映具体工作和实际问题多,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干部和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更新,还不适应工作需要。
三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方式方法还不够适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对基层的指导针对性不强,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环保难题、指导科学发展的办法不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解决突出矛盾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对三大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够,不能给予有效的分类指导;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清楚;环境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还不够强;污染源动态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落实环评和“三同时”等制度时,还存在审批把关与过程监管不平衡的现象;环境执法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警防范。对基层工作提要求多,面上指导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创造工作条件少。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有时不能及时落实到位。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与工作措施
当前,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大环保投入,为我省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保机构能力建设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我省的环境容量约束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环保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机遇为成效。
我省环保工作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及今年两次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省情,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保事业新的跨越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加强一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四项管理机制,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强化理论学习,改进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讨论的针对性,以学习讨论促进思想的继续解放,推动工作思路的不断创新,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带领环保系统圆满完成新时期各项环保工作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街道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 ·下一篇:管理局科学发展观转段分析检查报告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自查报告 热门排行
- · 2017年度行业作风自评报告
- · XX县201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自查报
- · 电力公司2017年执行力情况自查报告
- · 质监局2017年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工作自查
- · 2017年度国土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 · 2017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 · 农机局2017年度创建平安畅县区自评报告
- · 2017年区委办公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执行
- · 201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局机
- · 劳动就业管理局2017年度目标管理自我考
- · 申报2017年度局文明处室单位的自查报告
- · 2017年政法委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分析检
- · 2017践行科学发展观个人分析检查报告
- · 2017年统计系统实践科学发展观个人自我
- · 2017年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自查报告(通
- · 2017年财经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查报
- · 自查报告及整改计划(2017.6)
- · 2017年秋八岭山中学远程教育自查报告
- · 联珠二中2017年秋学期开学工作自查报告
- · 2017年中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 · 2017上半年平凉路社区(街道)党工委中心
- · 招商局信息统计科2017年度自查报告
- · 龙口镇塔王庄行知学校2017学年检自查报
- · 2017年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