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范文写作总结报告工作报告青岛市胶州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青岛市胶州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12-14 18:43:46   分类: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 850
标签: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报告,工作报告格式,http://www.qihang56.com 青岛市胶州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13亿元。加快“四个15万亩”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29家,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效运行,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订单农业面积超过25万亩,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70万吨。完成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市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14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东营渔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胶州大白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44户,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15.6万平方米。5个镇办集中供水改扩建工程完成,胶河调水一期工程建成启用,保障了8.6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村庄129个,新造林2万亩,建设通村道路170公里,在青岛五市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下乡”等活动,农村市场繁荣发展。
    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共享和谐局面进一步形成。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7.1亿元,增长12%,占财政支出的28%。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0件实事基本完成。
    “平安胶州”创建成效显著。以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为重点,加大基层警务室、协警队伍建设和技防投入,实行网格化治安巡逻警务模式。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刑事警情接报数下降11.5%。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省法治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法治胶州”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信访工作得到中央联席会议充分肯定,市领导大接访、六长接访、积案化解等活动成效显著。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创新劳动保障“五统一”模式,建成启用劳动就业公共实训基地,新增城乡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设立1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本地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32万人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4%,1.5万名农村居民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第五次提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70元和每年1800元。建成各类敬老院17所,“五保”供养实现全覆盖。残疾人康复、托养、安居、就业工程有效推进。慈善救助活动,使特殊困难家庭得到有效救助。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落实,506套经济适用房销售完毕。
    教体文卫事业不断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三里河小学、北关小学等校舍,特教中心建成启用,职业教育中心校主体基本完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由我市输送的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上赢得两枚金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基层农家书屋120个,城隍庙修复工程顺利完工。茂腔、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首届胶州秧歌大赛,我市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各级医院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提升,参保人数超过60万,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社会各业全面进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对现有社区居委会辖区范围进行调整命名,67个社区初步实现人财物等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落实齐抓共管长效管理机制,违法生育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严格规范土地管理,荣获“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市)”。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对台、贸促、盐务、邮政通信、人民防空、气象、水文、老龄、双拥、红十字、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一年来,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创新力。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6件、政协委员提案153件,满意率均达100%。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等群众诉求接收平台作用,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疏导和妥善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分别削减22%、24%,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资产处置、土地出让和政府采购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资金平均节约率达9%。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专项支出和公务经费下降5%。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肃查处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股级干部交流取得良好成效,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显著增强。做好审计监督工作,财经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加强应急网络、队伍、预案、预警建设,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20xx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主要预期指标
    20xx年政府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保稳定,加大投入、跨越发展、和谐共进,全力打造“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核心圈层重要一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增长12%。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内资78.2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6.3亿美元,增长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0.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亿元,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3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1元,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全力推进“三大发展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引领跨越发展的动力。牢牢扭住“三大发展平台”这个龙头不动摇,提高投入强度、加快项目进度、加大招商力度,集全市之力实施重点突破。
    快速提升胶州湾产业新区项目承载能力和城市景观形象。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建设、项目引进建设并重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分片建设,初步打造形成基础设施完备、高端产业集聚、楼宇景观靓丽、人气商气繁荣、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产业新区和生态新城。开工建设2.1平方公里的行政中心区,推进5万平方米创业大厦、10万平方米高档公寓楼及33万平方米中心广场景观建设,初步展现一个可与新城区相媲美的城市新区形象。加快海湾大桥连接线和双积线建设,协调推进环胶州湾高速营里路出口,全线贯通站前大道,快速打通产业新区外围路网。在细化核心区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北部区域和胶黄铁路以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四横两纵”主干路网全线通车,完成支线路基、桥涵及水电管网建设。加快洋河、跃进河下游综合治理,开工建设防浪堤,大规模展开金湖、如意湖景观建设。加快推进东方风电装备项目投产,开工一批工业项目,初步形成30万平方米厂房的工业示范区。积极争取新能源基地等大高新项目签约落户,加快引进高档房地产、度假旅游、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
    全力打造少海新城特色旅游度假景区。突出工程建设、项目运营、景区管理三大重点,加快商业旅游项目推进速度,尽快建成南北湖景观交相呼应、现代气息与历史元素有机交融的特色旅游度假景区。以举办第二届中国秧歌节为契机,完善板桥镇内中国秧歌城、民俗文化博物馆、市舶司等功能设施,启动榷场、高丽亭馆等项目建设,再现“千年商埠、北国江南”历史神韵。建成启用体育旅游公园、商业娱乐岛,增强外地游客来胶休闲度假吸引力。加快推进欧洲镇及奥特莱斯商业广场、白鹭洲度假别墅、五星级酒店、北湖植物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功能设施。全面实施南湖二期景观和北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启用营旧路、云溪河桥闸合一工程,“一环两纵三横”交通路网实现全线通车。按照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提高大型游团接待能力,打造青岛旅游新品牌。
    着力增强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带动力。围绕“多式联运陆路口岸”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山东半岛乃至中国北方重要的铁路物流中心区。推进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投入运营,力争年内实现10万标箱吞吐量。着力引进大型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物流、裕隆物流、中铁快运等物流企业,扩大中心站辐射范围,加快构建国际货运进出山东半岛、连接内陆与海外市场的黄金通道。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规划和景观设计,加快老北外环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以商务办公、居住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配套区主体工程。积极争取设立B类保税区,协调推动“一关两检”入驻物流中心,力争2-3年实现物流运输无缝通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