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备课组工作计划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谈话,
2009级高一的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借这次机会,能通过这个渠道,把我自己对这个时代中,高中学生应该如何成长的一贯期望表达出来,也非常珍惜每一年新生学情教育这个平台,让我能够通过这次集会,向所有的同学面对面地传送对你们最美好的祝愿。这段祝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程琳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当时十分流行,可谓脍炙人口!词曰:也许你不相信,你也许没留意,有多少人羡慕你,羡慕你年轻。这世界属于你 只因为你年轻,你可得要抓得紧,回头不容易!
现在让我们再度走入曾经的历史中,把时光上溯到公元18世纪。那时候有一个和我们一样风华正茂的年轻同学,他在参加一次选拔性考试后,写了一段著名的诗句:“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求学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大意:“丈夫只手把吴钩——年轻的作者手执产自吴越之地的锋利兵器,意气高于百尺楼——建功立业的豪气比百尺危楼还要高昂,一万年来谁著史——古往今来创造历史的人都是俊杰豪强,三千里外欲封侯——而今天却要由来自社会底层的我来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求学志在登鳌顶——求学读书一定要最求达到最高的顶峰,何日身才入凤池——什么时候我才能为朝堂所重用!即今馆阁须才日——今天走进书院展现才华的时候,是我文章报国年——正是我用学识报效国家,实现个人抱负的岁月!”这位作者后来成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之父,他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就是我们今天最大的现代化造船企业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我们纵观他在求学时所写的这首诗,当然会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官本位思潮的糟粕,比如说“何时身才入凤池”,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意识形态的体现。但如果抛开这些受时代局限的因素,我们还会发现,这首诗,以昂扬的气魄展现了一个年轻学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满腔意气。这一腔闪烁着青春光泽的意气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述,那就是——自信!
“丈夫执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意气风发。作者说,自古以来都是王侯将相在编修历史,而今天的历史,却要由三千里外一个笃志求学的凡命青年来修撰新的历史,这是何等的自信!古往今来,没有人天生知道自己会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什么,最终干了什么,全凭“志存高远”的阔大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纵观古今中外先贤今圣,莫不如此。至此我们不妨改写一下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自信的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步入校园的西侧,我们会发现在餐厅和教学楼的结合部有两个毗邻的拱形门廊,引起我们注意的倒不是这两个不锈钢工艺的精致门廊,而是上面那两组红色的隶书体汉字,其一是清华,另一是北大。我们很清楚清华和北大,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考试评价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因此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在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会有疑惑,我还相信有的同学间或还会报以飘渺的暗笑。这一份疑惑和这一丝暗笑说明了什么?让我们来模拟一下这种疑惑和暗笑产生的心理过程:我行吗?——我不行——我哪儿行啊!
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高中三年,前路漫漫,千里之行,你还尚未迈足,面对两个区区的路标,你怎么能断定你不行呢?
几天前,牙买加的选手博尔特在柏林又一次创造了短跑的神话,他把人类百米的速度提高9秒58 。我们当然会记得,仅仅在一年前,北京鸟巢体育馆男子百米的9秒69世纪新记录,就是由博尔特创造的,极限记录走向新的出乎意料的极限记录,博尔特只用了一年时间。Bbc的记者问博尔特,下次比赛你还会破记录吗?博尔特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体现了博尔特的高度自信,也创造了他的传奇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也是我们为校园工艺门命名为北大和清华的支点和初衷。东晋时候有一位大诗人叫谢灵运,他17岁时就考中了当时的太学。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问谢灵运,你认为古往今来的诗人中谁的才学最高呢?谢灵运说,如果把天下的诗才比作一石的话,那么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才可占八斗,可谓是古往今来的第一诗人!老师又问,那么余下的两斗是谁呢?谢灵运不客气地说,学生占一斗半,余下的半斗就分给普天下的读书人吧!此言既出,在当时即引来了一片哗然。很多人认为谢灵运少年狂妄,言过其实。但谢灵运坚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坚持了自己志在巅峰的绝对自信。事实果然如此,经过在太学的三年苦读,谢灵运一举成为东晋诗坛的领袖,其诗作空灵飘逸,当世无人可与其争锋,后来的另一位中国诗人物李白,就深受谢灵运诗风和人格的的影响,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大鹏振翅击九霄,后来他同样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最巅峰的人物!
求学志在登鳌顶,我们就是要为广大的同学塑立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峰,我们号召每一位同学都向这个目标去奋进,去跋涉,我们要让对这个目标产生疑惑的同学完成这样一种心理过程的嬗变,那就是:我不行?——我行吗?——我能行!
从“我哪儿行”到“我能行”的转变,大约需要几个层面的努力,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我想它的递进顺序应该是自信+立志+奋斗=成功!这个公式排在首位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还是自信!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永远相信自己,永不气馁,从不沮丧,充满朝气,始终向前——这种如金玉般坚硬的精神品质,既是个人昂然行走天地间的脊梁,更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基石,没有这种精神支撑,个人会猥琐终生,国家会没落消亡!
我们再把时间上溯到公元12世纪,那时候的中国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靖康之变。指的是兴起在现东北地区的奴隶制国家金在这一年灭亡了统治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农耕文明极为发达的北宋的事件。
令史学家和后人扼腕叹息的并不是善写瘦金体的书画皇帝宋徽宗在黑龙江枯井中的囚禁生活,而是整个靖康之变中自称为天朝大国的北宋王朝的极度自弃与自废!打开由元朝人编修的宋史,你绝对不会相信,灭亡中国的金国军队只有区区八千余骑!而那时候北宋全国的总兵力却有70万之巨!以靖康之变的决定性战役开封战役为例,黄河南岸的北宋守军有14万之众,黄河北岸由金国名将完颜宗弼,也就是评书中所说的金兀术率领的金国尖兵只有6000人,兵力对比是24:1!但是,在这样悬殊的敌我态势下,金军却以零伤亡的代价轻易渡过了黄河,直接攻取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宋史记载,决战前夜,金国人将活羊绑在战鼓上,利用羊蹄敲鼓一夜。次日清晨,对岸的14万宋军则踪迹不见,原来早已在夜间听到敌军的鼓声后便逃得无影无踪。金国人以八千人挺进中原,4个月内便歼灭了北宋的70万军队,撤离开封时,几乎将北宋王朝的两百余年积蓄的财富一卷而空,光掳掠北上的高级俘虏(包括北宋的两个皇帝、王公大臣、宫廷女眷等等)就有两万之众。因此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把这起事件定为“靖康耻”!靖康事件给后人最直接的启示就是:北宋王朝整个国家机器,在应变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基本的、最起码的自信!一个农耕文明发展到鼎盛的王朝,面对来自强悍游牧民族的威胁,只看到彼方的长处,而无视己方的优势,一战不利便畏敌如虎,信心尽丧,斗志全无,终至亡国灭种,为后世所不齿!宋王朝这种甘居人后、自愧不如、自弃自废、放任自流的主流思潮一直延续了三百年,以至于足以收复中原,以雪国耻的岳飞也成了这种思潮的牺牲品,当然,宋王朝最后的命运绝对是没落,北宋为女真所灭,南宋为蒙古所灭!
可见,缺乏自信,绝不单单是一种精神品质的缺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民族,缺乏自信,代之以自暴自弃自废自流,其走向注定是,灾难和没落!反之,则是走向希望与未来!
我校2000届的高中学生白斌,进校前来自平鲁区租虎乡。基层乡镇的初中教育并没有给他一个宽泛的、扎实的知识架构,贫寒的农家父母更不可能给他提供用来展现青春风姿的适合年龄的最基本的服饰,他在高一时看到新教材语文读本选入的文章《道士塔》,竟然对当时已经享有盛誉的作者余秋雨一无所知,因为他在初中时没有可能去购买当时的畅销书籍《文化苦旅》,更没有通过当时已经走入城市家庭的闭路电视系统去了解各位文化大师的风采;他入学时穿着一身黑色的、极不合身的,在那时候也很少见的成人中山装,后来换成了学校的运功校服,从此一穿就是三年。白斌的衬衣,当时在那一届中是除了名地结实,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衣,在校服的护卫下整整服役了三年,领子和袖口处,补丁累累。但这些内在学识的欠缺和外在形象的落拓并没有影响他在三年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