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译本序_名利场
02-18 15:32:23 分类:名利场在线阅读 浏览次数: 512次
标签:名利场简介,名利场txt,名利场全文,http://www.qihang56.com
附录 译本序_名利场,
--------
①《俄罗斯作家论文学著作》(PyccCDe EDcaFeED o EDFepaFypGoH FpyIJ)第二册三三五——三三六页。
②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UBber Kunst und Literatur),一九五三年柏林版二五四——二五五页。
③莫登(A.L.Morton)《人民的英国史》(A People’s History of England)劳伦斯·惠沙特(Lawrence & Wishart)版三八○页。
④见《萨克雷全集》(The Works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纽约柯列(Collier)公司版(以下简称《全集》)第二十二册一○八——一○九页;又第二十一册二四五——二四六页。
⑤萨克雷说,富人瞧不起穷人是罪恶——见戈登·瑞(Gordon N.Ray)编《萨克雷书信集》(以下简称《书信集》)哈佛大学版第二册三六四页;他认为无产阶级的智慧一点也不输于他们的统治者,而且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为什么让那样有钱的腐朽的统治者压在头上(《全集》第十五册四二五——四二八页)。
⑥见戈登·瑞编《萨克雷在〈晨报〉发表的文章汇辑》(Thackeray’s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ning Chronicle)一九五五年版七七——七八页。
⑦萨克雷看到富人和穷人之间隔着一道鸿沟,彼此不相来往,有钱的人对穷人生活竟是一无所知(见《全集》第十五册三九一——三九三页;第二十二册一○八页)。他说只有狄更斯描写过在人口里占大多数的穷人的生活(《全集》第二十二册一○三页)。
萨克雷于一八一一年在印度出生,他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收税员。他是个独生子,四岁时父亲去世,遗产有一万七千镑。他六岁回英国上学,按部就班,进了几个为世家子弟开设的学校。这一套教育不大配他脾胃。在中学他对功课不感兴趣,只爱读课外书籍;剑桥大学着重算学,他却爱涉猎算学家所瞧不起的文学和学院里所瞧不起的现代文学。他没拿学位就到德国游学,回国后在伦敦学法律。可是他对法律又非常厌恶,挂名学法律,其实只是游荡,把伦敦的各种生活倒摸得很熟。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再三责备自己懒散奢侈;他说回顾过去,没有一天不是虚度的①。
一八三三年冬,萨克雷存款的银行倒闭,他的财产几乎一扫而光,只剩了每年一百镑的收入②。这是对他的当头一棒,使他从懒散中振奋起来,也替他解除了社会地位所给予的拘束。像他出身于那种家庭,受过那种教育的人在当时社会上该走一定的道路,否则有失身份体面。他的职业不外律师、法官、医生、教士、军官;至于文人和艺术家,那是上流社会所瞧不起的③。萨克雷这时已经不学法律,正不知该走哪一条路。他破产后失掉了剥削生活的保障,可是从此跳出了腐蚀他的有钱有闲的生活,也打脱了局限他才具的绅士架子。所以他当时给母亲的信上说:“我应该感谢上天使我贫穷,因为我有钱时远不会像现在这般快乐”④。他几年后又劝母亲勿为他担忧,劳碌辛苦对他有好处,一个人吃了现成饭,会变得心神懒散、头脑糊涂的⑤。他从小喜欢绘画,决计到巴黎去学画。可是他不善画正经的油画,只擅长夸张滑稽的素描⑥,这种画没有多少销路,一年以后,他觉得学画没有希望,就半途而废。他做了《立宪报》(Constitution-al)的通信记者。一八三六年他和一个爱尔兰陆军上校的孤女依莎贝拉·萧结婚。她性情和顺,很像这部小说里的爱米丽亚。《立宪报》不久停刊,萨克雷回国靠写稿谋生。他处境虽然贫困,家庭生活却很愉快,不幸结婚后第四年依莎贝拉产后精神失常,医疗无效,从此疯疯癫癫到死。这是萨克雷生平的伤心事。
--------
①《书信集》第一册一五二页。
②同上书,五○八页;又戈登·瑞著《萨克雷传》第一部《忧患的锻炼》(The Uses of Adversity)麦克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版一六二页。
③《忧患的锻炼》一六三——一六四页;又如《全集》第二十册四八页;第十四册四三五页。
④《书信集》第一册二七一页。
⑤同上书,三九一页。
⑥《忧患的锻炼》一七二页。
萨克雷在报章杂志投稿很多,用了不少笔名。他出过几部书,都获得好评①。但是他直到一八四七年《名利场》在《笨拙杂志》(Punch)发表,大家才公认他是个伟大的小说天才,把他称为十九世纪的菲尔丁②。他的作品从此有了稳定的市场,生活渐趋富裕。他觉得妻女生活还无保障,一部连一部的写
--------
①如《巴黎游记》(Paris Sketch Book)《爱尔兰游记》(Irish Sketch Book)《巴利·林登的遭遇》(The Luck of Barry Lyndon),《势利人脸谱》(The Book of Snobs)等。
②《书信集》第二册三一二页。
作,又到英国各地和美国去演讲。一八五九年他做了《康希尔杂志》(Co-rnhill Magazine)的主编,这是他文名最高的时候。他早衰多病,一八六三年死在伦敦。他的小说除《名利场》以外,最有名的是《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Henry EsKmond)和《纽可谟一家》(The Newcomes);散文最有名的是《势利人脸谱》(The Book of Snobs)和《转弯抹角的随笔》(The Roundabout Papers)。他的批评集有《英国幽默作家》(The English Humourists),诗集有《歌谣集》(Ballads)。他在诗歌方面也算得一个小名家,作品轻快活泼,富于风趣,而带些惆怅的情调。他的画也别具风格,《名利场》的插画就是他自己的手笔,可惜刻版时走了神气①。
--------
①《书信集》第二册三四五页。
那时候英国社会上对小说的看法很像中国旧日的看法,以为小说是供人消遣的“闲书”①。萨克雷因为自己干的是娱乐公众的行业,常自比于逗人喜笑的小丑②。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下戏以后的小丑又烦腻又忧闷的样子,深有同感,因此每每把自己跟他相比③。他也辛辛苦苦地逗读者喜笑,来谋自己的衣食;他看到社会上种种丑恶,也感到厌腻和忧闷。萨克雷正像他形容的小丑:“那个滑稽假面具所罩盖的,即使不是一副愁苦之相,也总是一张严肃的脸”④。因为他虽然自比小丑,却觉得自己在逗人笑乐之外另有责任:“在咧着大嘴嬉笑的时候,还得揭露真实。总不要忘记:玩笑虽好,真实更好,仁爱尤其好”⑤。他把自己这类幽默作家称为“讽刺的道德家”,说他们拥有广大的读者,不仅娱乐读者,还教诲读者;他们应该把真实、公正和仁爱牢记在心,作为自己职业的目标;他以前准会嗤笑自己俨然以导师自居,现在觉得这行职业和教士的职业一样严肃,希望自己能真实而又慈爱⑥。他在《名利场》里也说,不论作者穿的是小丑的服装或是教士的服装,他一定尽他所知来描摹真实⑦。他又在其他作品里和书信日记里一再申说这点意思⑧。我们因此可以看到萨克雷替自己规定的任务:
附录 译本序
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名利场》(Vanity Fair)是他的成名作品。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赞他观察细微,对人生和人类的心灵了解深刻,富有幽默,刻画人物非常精确,叙述故事非常动人。他认为当代欧洲作家里萨克雷是第一流的大天才①。《名利场》描写的是什么呢?马克思论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等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时说:“他们用逼真而动人的文笔,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一切政治家、政论家、道德家所揭露的加在一起,还不如他们揭露的多。他们描写了中等阶级的每个阶层:从鄙视一切商业的十足绅士气派的大股东、直到小本经纪的店掌柜以及律师手下的小书记”②。《名利场》这部小说正是一个恰当的例子。英国在十九世纪前期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扩大了殖民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讲究的是放任主义和自由竞赛③,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社会分裂成贫富悬殊的两个阶层。新兴资产阶级靠金钱的势力,渐渐挨近贵族的边缘;无产阶级越来越穷,困苦不堪。萨克雷说,看到穷人的生活,会对慈悲的上天发生怀疑④。他对他们有深切的同情⑤,而且觉得描写矿工和工厂劳工的生活可以唤起普遍的注意,这是个伟大的、还没有开垦的领域,可是他认为一定要在这个环境里生长的人才描写得好。他希望工人队伍里出个把像狄更斯那样的天才,把他们的工作、娱乐、感情、兴趣,以及个人和集体的生活细细描写⑥。他自己限于出身和环境,没有做这番尝试⑦。《名利场》里附带写到大贵族,但是重心只在富商大贾、小贵族地主以及中小商人——马克思所谓“中等阶级的每个阶层”。这是萨克雷所熟悉的阶级。--------
①《俄罗斯作家论文学著作》(PyccCDe EDcaFeED o EDFepaFypGoH FpyIJ)第二册三三五——三三六页。
②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UBber Kunst und Literatur),一九五三年柏林版二五四——二五五页。
③莫登(A.L.Morton)《人民的英国史》(A People’s History of England)劳伦斯·惠沙特(Lawrence & Wishart)版三八○页。
④见《萨克雷全集》(The Works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纽约柯列(Collier)公司版(以下简称《全集》)第二十二册一○八——一○九页;又第二十一册二四五——二四六页。
⑤萨克雷说,富人瞧不起穷人是罪恶——见戈登·瑞(Gordon N.Ray)编《萨克雷书信集》(以下简称《书信集》)哈佛大学版第二册三六四页;他认为无产阶级的智慧一点也不输于他们的统治者,而且他们占人口的大多数,为什么让那样有钱的腐朽的统治者压在头上(《全集》第十五册四二五——四二八页)。
⑥见戈登·瑞编《萨克雷在〈晨报〉发表的文章汇辑》(Thackeray’s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ning Chronicle)一九五五年版七七——七八页。
⑦萨克雷看到富人和穷人之间隔着一道鸿沟,彼此不相来往,有钱的人对穷人生活竟是一无所知(见《全集》第十五册三九一——三九三页;第二十二册一○八页)。他说只有狄更斯描写过在人口里占大多数的穷人的生活(《全集》第二十二册一○三页)。
萨克雷于一八一一年在印度出生,他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收税员。他是个独生子,四岁时父亲去世,遗产有一万七千镑。他六岁回英国上学,按部就班,进了几个为世家子弟开设的学校。这一套教育不大配他脾胃。在中学他对功课不感兴趣,只爱读课外书籍;剑桥大学着重算学,他却爱涉猎算学家所瞧不起的文学和学院里所瞧不起的现代文学。他没拿学位就到德国游学,回国后在伦敦学法律。可是他对法律又非常厌恶,挂名学法律,其实只是游荡,把伦敦的各种生活倒摸得很熟。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再三责备自己懒散奢侈;他说回顾过去,没有一天不是虚度的①。
一八三三年冬,萨克雷存款的银行倒闭,他的财产几乎一扫而光,只剩了每年一百镑的收入②。这是对他的当头一棒,使他从懒散中振奋起来,也替他解除了社会地位所给予的拘束。像他出身于那种家庭,受过那种教育的人在当时社会上该走一定的道路,否则有失身份体面。他的职业不外律师、法官、医生、教士、军官;至于文人和艺术家,那是上流社会所瞧不起的③。萨克雷这时已经不学法律,正不知该走哪一条路。他破产后失掉了剥削生活的保障,可是从此跳出了腐蚀他的有钱有闲的生活,也打脱了局限他才具的绅士架子。所以他当时给母亲的信上说:“我应该感谢上天使我贫穷,因为我有钱时远不会像现在这般快乐”④。他几年后又劝母亲勿为他担忧,劳碌辛苦对他有好处,一个人吃了现成饭,会变得心神懒散、头脑糊涂的⑤。他从小喜欢绘画,决计到巴黎去学画。可是他不善画正经的油画,只擅长夸张滑稽的素描⑥,这种画没有多少销路,一年以后,他觉得学画没有希望,就半途而废。他做了《立宪报》(Constitution-al)的通信记者。一八三六年他和一个爱尔兰陆军上校的孤女依莎贝拉·萧结婚。她性情和顺,很像这部小说里的爱米丽亚。《立宪报》不久停刊,萨克雷回国靠写稿谋生。他处境虽然贫困,家庭生活却很愉快,不幸结婚后第四年依莎贝拉产后精神失常,医疗无效,从此疯疯癫癫到死。这是萨克雷生平的伤心事。
--------
①《书信集》第一册一五二页。
②同上书,五○八页;又戈登·瑞著《萨克雷传》第一部《忧患的锻炼》(The Uses of Adversity)麦克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版一六二页。
③《忧患的锻炼》一六三——一六四页;又如《全集》第二十册四八页;第十四册四三五页。
④《书信集》第一册二七一页。
⑤同上书,三九一页。
⑥《忧患的锻炼》一七二页。
萨克雷在报章杂志投稿很多,用了不少笔名。他出过几部书,都获得好评①。但是他直到一八四七年《名利场》在《笨拙杂志》(Punch)发表,大家才公认他是个伟大的小说天才,把他称为十九世纪的菲尔丁②。他的作品从此有了稳定的市场,生活渐趋富裕。他觉得妻女生活还无保障,一部连一部的写
--------
①如《巴黎游记》(Paris Sketch Book)《爱尔兰游记》(Irish Sketch Book)《巴利·林登的遭遇》(The Luck of Barry Lyndon),《势利人脸谱》(The Book of Snobs)等。
②《书信集》第二册三一二页。
作,又到英国各地和美国去演讲。一八五九年他做了《康希尔杂志》(Co-rnhill Magazine)的主编,这是他文名最高的时候。他早衰多病,一八六三年死在伦敦。他的小说除《名利场》以外,最有名的是《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Henry EsKmond)和《纽可谟一家》(The Newcomes);散文最有名的是《势利人脸谱》(The Book of Snobs)和《转弯抹角的随笔》(The Roundabout Papers)。他的批评集有《英国幽默作家》(The English Humourists),诗集有《歌谣集》(Ballads)。他在诗歌方面也算得一个小名家,作品轻快活泼,富于风趣,而带些惆怅的情调。他的画也别具风格,《名利场》的插画就是他自己的手笔,可惜刻版时走了神气①。
--------
①《书信集》第二册三四五页。
那时候英国社会上对小说的看法很像中国旧日的看法,以为小说是供人消遣的“闲书”①。萨克雷因为自己干的是娱乐公众的行业,常自比于逗人喜笑的小丑②。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下戏以后的小丑又烦腻又忧闷的样子,深有同感,因此每每把自己跟他相比③。他也辛辛苦苦地逗读者喜笑,来谋自己的衣食;他看到社会上种种丑恶,也感到厌腻和忧闷。萨克雷正像他形容的小丑:“那个滑稽假面具所罩盖的,即使不是一副愁苦之相,也总是一张严肃的脸”④。因为他虽然自比小丑,却觉得自己在逗人笑乐之外另有责任:“在咧着大嘴嬉笑的时候,还得揭露真实。总不要忘记:玩笑虽好,真实更好,仁爱尤其好”⑤。他把自己这类幽默作家称为“讽刺的道德家”,说他们拥有广大的读者,不仅娱乐读者,还教诲读者;他们应该把真实、公正和仁爱牢记在心,作为自己职业的目标;他以前准会嗤笑自己俨然以导师自居,现在觉得这行职业和教士的职业一样严肃,希望自己能真实而又慈爱⑥。他在《名利场》里也说,不论作者穿的是小丑的服装或是教士的服装,他一定尽他所知来描摹真实⑦。他又在其他作品里和书信日记里一再申说这点意思⑧。我们因此可以看到萨克雷替自己规定的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相关分类
- 三国演义在线阅读
- 西游记在线阅读
- 水浒传小说阅读
- 小布头奇遇记在线阅读
- 失乐园在线阅读
- 唐吉诃德在线阅读
- 牛虻在线阅读
- 大林和小林在线阅读
- 巴黎圣母院在线阅读
- 绿野仙踪在线阅读
- 一千零一夜在线阅读
- 罪与罚在线阅读
- 静静的顿河在线阅读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线阅读
- 红与黑在线阅读
- 包法利夫人在线阅读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线阅读
- 百年孤独在线阅读
- 荷马在线阅读
- 我是猫在线阅读
- 源氏物语在线阅读
- 南回归线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线阅读
-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线阅读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日瓦戈医生在线阅读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线阅读
- 茶花女在线阅读
- 基督山伯爵在线阅读
- 高老头在线阅读
- 名利场在线阅读
- 简·爱在线阅读
- 理智与情感在线阅读
- 傲慢与偏见在线阅读
- 鲁滨孙漂流记在线阅读
- 雾都孤儿在线阅读
- 双城记在线阅读
- 大卫·科波菲尔在线阅读
- 呼啸山庄在线阅读
- 更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