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2017年高中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一)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540次◆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xx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xx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xx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上一页1下一页鉴于大家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3关于教你打败古诗词“拦路虎” ”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3关于教你打败古诗词“拦路虎”
要探讨诗歌鉴赏备考策略,我们首先要从加强文化积累入手,着重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积累诗歌文体知识
与鉴赏有关的文体知识,一般包括诗词的源流、诗词的格律以及诗词的特点。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尤其是唐宋时期),各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在对诗歌源流的认识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应充分把握诗词特点。诗歌的主要特点包括:
- 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鉴赏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 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 强烈的抒情性 “诗言志”,抒情是诗歌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等等,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鉴赏时,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学会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可以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了解诗人的时代风貌,这样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
李白诗中常常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而杜甫诗中处处体现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心志,风格多沉郁顿挫;苏轼开创豪放词派,风格多豪放达观。
就时代风貌而言,例如,三国鼎立战乱频繁,才促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再如,唐宋国运兴衰迥异,盛唐边塞诗,一往无前、豪迈奔放是其主调,而宋代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说某一作家具有某种风格,并不意味着这位诗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格调。例如,苏轼这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悲戚哀婉感人至深,不在李清照《声声慢》之下。
积累典型的意象
诗歌意象虽从表面看呈现直观形象性,但它本质上是为负载诗人思想感情而存在的。在诗歌意象家族中,有些可以称之为典型意象,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或典型的象喻性,历朝历代诗人递相沿袭,使得一些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喻意义比较固定。因此在解读诗歌时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定意象。
积累文学典故
文学典故的运用是古典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典故的运用,是使语言凝练,含义深远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我们想到廉颇的遭遇,联系作者的处境,便可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沉感慨。可是如果遇到典故这个“拦路虎”而不知所措的话,就必然影响到鉴赏的效果。
上一页1下一页鉴于大家对高中语文古诗词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做好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之看点 ”一文,供大家参考!
做好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之看点
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唐代“诗王”白居易简介
- ·下一篇:高中古诗词指导:诗歌鉴赏题
评论排行
高中古诗词指导 热门排行
- · 高中唐诗鉴赏:夜雪
- · 高中语文指导:常见四字词语中易混字形
- · 高中文言文的指导:梅的古诗词欣赏
- · 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第五册】
- · 古诗词鉴赏之练习与深度解析
- · 高中古诗词指导:读诗词与写诗词
- · 高中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怀古诗词鉴赏要
- · 高中语文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有哪些步骤
- · 高中古诗词赏析:唐人送别诗
- · 高中古诗词近体诗如何押韵:近体诗的押
- · 古诗词学习学习: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 ·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与名篇名句默写
-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
- ·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 · 高考古诗鉴赏怎样鉴赏
- · 高中语文古诗词如何鉴赏:诗歌鉴赏基本
- · 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 · 唐代“诗圣”杜甫简介
- ·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 · 高中语文学习: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的方法
-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元日田家
- ·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春日秦国怀古
- · 高中古诗词指导:常见的偏义词
- · 高中古诗词指导:古诗词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