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
12-14 18:37:24 分类:地理教学反思 浏览次数: 425次
标签:地理教学反思大全,http://www.qihang56.com
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误区一: 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有时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新课改不是课堂非要热热闹闹,新课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误区二:否定或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
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专家认为:“由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中小学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主要的,但不等于是唯一的,也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但并不是取消讲授,也不应是用探究发现学习来取代讲授。” 很多老师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讲“多”者往往会被冠之以观念陈旧、不和时宜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那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要不要“讲”了?我们应该给“讲”一个什么样的名分?首先,讲肯定是要讲的,不过,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但是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一个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合作者,但是,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们中间的“专家”。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金子”,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他不但要向大家说明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自己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是如何修炼成的,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误区三: 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例如:在《东南亚》一课中通过影像文件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更具直观性。讲述东南亚的地形时,我让学生先看陈毅的《致缅甸友人》,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地理学科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三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教师通过板书把教学内容要点分类、编码,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依据板书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复习巩固。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如粉笔等)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它只取其形似而不计其细节,也就是说,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非洲的地理位置时,我先在黑板上绘出非洲的轮廓图,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关于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记忆,把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到板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有的上台标注了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亚洲等名称,有的绘出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代表性的纬线,并突现了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的特点。“怎样体现非洲的经度位置呢?”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经过短时间的静默,有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了20°w经线,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的经度位置终于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我不失时机地及时表扬,并借机总结了学习某地地理位置的规律。同学们通过图文转化、绘图、填图等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了空间观念。“板画”和“板图”一样,是教师在教学中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在黑板上用简易的笔法,随教学进程,配合口头讲授,迅速地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画。它具有板书、板图所不能及的独特作用。例如:在讲地形雨的成因时,教师用几笔勾画出山脉,用箭头表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用虚线表示降雨,这样迎风坡多雨的特点就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我们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找到新课改的根本实质,领会新课改的内涵,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与规律,走出对新课改认识的误区,还地理课堂一片湛蓝的天空。
教学反思《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一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误区一: 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有时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因此,在教学时,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新课改不是课堂非要热热闹闹,新课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误区二:否定或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
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专家认为:“由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中小学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主要的,但不等于是唯一的,也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但并不是取消讲授,也不应是用探究发现学习来取代讲授。” 很多老师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讲“多”者往往会被冠之以观念陈旧、不和时宜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那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要不要“讲”了?我们应该给“讲”一个什么样的名分?首先,讲肯定是要讲的,不过,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但是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一个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合作者,但是,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他们中间的“专家”。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金子”,是“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他不但要向大家说明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自己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是如何修炼成的,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生硬的结果。
误区三: 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例如:在《东南亚》一课中通过影像文件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更具直观性。讲述东南亚的地形时,我让学生先看陈毅的《致缅甸友人》,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地理学科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三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教师通过板书把教学内容要点分类、编码,简明扼要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也利于学生依据板书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复习巩固。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如粉笔等)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它只取其形似而不计其细节,也就是说,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非洲的地理位置时,我先在黑板上绘出非洲的轮廓图,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关于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记忆,把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到板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有的上台标注了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亚洲等名称,有的绘出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代表性的纬线,并突现了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的特点。“怎样体现非洲的经度位置呢?”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经过短时间的静默,有一位同学上台画出了20°w经线,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的经度位置终于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我不失时机地及时表扬,并借机总结了学习某地地理位置的规律。同学们通过图文转化、绘图、填图等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了空间观念。“板画”和“板图”一样,是教师在教学中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在黑板上用简易的笔法,随教学进程,配合口头讲授,迅速地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画。它具有板书、板图所不能及的独特作用。例如:在讲地形雨的成因时,教师用几笔勾画出山脉,用箭头表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用虚线表示降雨,这样迎风坡多雨的特点就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我们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找到新课改的根本实质,领会新课改的内涵,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与规律,走出对新课改认识的误区,还地理课堂一片湛蓝的天空。
教学反思《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一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乐教学
- ·下一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相关分类
地理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
- ·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反思
- · 地理教学反思和后续阶段(4.1——4.30
- · 《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
- · 如何让学生学好地理
- · 地理教学图示记忆法的反思
- ·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大胆探索,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 · 地理教学反思(二)
- · 缺乏创意的评价--《四大高原和四大盆
- · 地理教学反思记什么
- · 《俄罗斯》教学反思
- · 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有效教学反思
- · 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 · 地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
- · 对地理新课改认识的误区
- · 《野外定向》学习的教学反思
- ·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 · 《发展与合作》之【教学反思】
- ·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 · 《气温和气温分布》教案及反思
- ·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反思
- · 《繁华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学反
- · 《祖国宝岛——台湾省》的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