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2)
12-14 18:37:06 分类:语文教学反思 浏览次数: 203次《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2)
今天上午,我去四(2)班上了两堂课,基本完成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教学任务。蔡慧仙、徐雪芳两位教师全程参与了课堂教学的观摩。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该课文主要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把仅有的一件雨衣递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认为:“我不是最弱小的”,他把雨衣盖在了一朵刚刚开放的野蔷薇花上……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离开了语言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就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成为学生主体的基本活动,帮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内化,应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
我在第二课时结尾处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妈妈与萨沙两人传递雨衣的过程和相关对话,而对于爸爸把雨衣传递给**的描述只有半句话,即: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他给了萨沙。请展开合理想象,并与同桌讨论,爸爸与妈妈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话?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意思大致是:爸爸让妈妈穿,而妈妈说:萨沙是最弱小的,应该给萨沙穿。应该说,这样的想象合理,也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达到了预期目标。
可是,我却觉得意犹未尽,我提示学生:1、为什么爸爸会认为妈妈是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而不是萨沙?2、文中的“赶忙”一词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一时,教室内“炸”开了,大家纷纷发表见解:“妈妈就在爸爸身边,爸爸没多考虑,他只觉得自己不是最需要保护的人”;“女人比男人弱小,更需要男人的保护”;……我补充了一条:可能妈妈有病在身,爸爸认为妈妈应该得到特别的照顾。如真是这样,妈妈在大雨中让雨衣给萨沙那是一份多么宝贵的不同寻常的母爱啊!
所有这些想象都在课文设定的情境之中,都反应了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内化才是十分有效的。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1)
- ·下一篇:让每朵花都含苞绽放
评论排行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
- ·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后记
- · 《灯光》教学反思
- · 《葡萄沟》教学后感
-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翠鸟》教后反思
- ·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有感
- ·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 · 《日月潭》一课的教学随笔
-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 ·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 ·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 · 《日月潭》教学反思
- · 《麻雀》教学课后随笔
-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 · 《和时间赛跑》课后反思
-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 ·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 ·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
- · 《金色的脚印》教学札记
- · 《丰碑》一课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