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知识网文章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德行第一_文言文大全

德行第一_文言文大全

02-17 17:26:33   分类:文言文阅读   浏览次数: 350
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qihang56.com 德行第一_文言文大全,

  【注释】

  ①王戎:字濬冲,晋代人。受命征伐吴国,吴国平定后,封爵安丰侯。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不拘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和峤(qiáo):字长舆,任中书令、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谨守礼法,量米而食,不多吃饭,但不如王戎憔悴。大丧: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指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毁骨立。

  ③刘仲雄:名毅,字仲雄,为人刚直,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卿:君称臣为卿。数(shuò):屡次;经常。省(Xǐng):探望。不:同否。

  ④哀毁骨立:形容悲哀过度,瘦弱不堪,剩个骨架立着。

  ⑤生孝:指遵守丧礼而能注意不伤身体的孝行。死孝:对父母尽哀悼之情而至于死的孝行。

  【译文】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①。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②。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③裴曰:“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④。”

  【注释】

  ①梁王、赵王:梁王,司马肜(róng),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

  ②裴令公:裴楷,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二国:指梁王、赵王两人的封国。国是侯王的封地。恤:周济,中表:指中表亲,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③或:有人。

  ④天之道:自然法则;天理。

  【译文】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①。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②。将无以德掩其言③!”

  【注释】

  ①太保:指第14 则中的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职,这里以官名代人名。正始:三国时魏帝曹芳年号。能言:指能清谈。魏晋时士大夫崇尚清谈,主张不务实际,专谈玄理,这形成了一种风气。

  ②理中:恰当的义理;正理。按:《晋书·王祥传)作”理致”(义理和情致)。

  ③将无:恐怕..吧,用来表示猜测而意思偏于肯定。

  【译文】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①。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②。”

  【注释】

  ①王安丰:就是第17 则中的王戎。艰:父母丧。至性:纯真的天性。

  ②灭性: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合圣人之教的。

  【译文】

  安丰侯王濬冲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兔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①。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②。

  【注释】

  ①令名:好名声。刺史:晋代全国分若干个州,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

  ②薨(hōng):古代王侯死叫做薨。王浑曾封为贞陵亭侯,所以他的死可以称薨。九郡:据《晋书·地理志),凉州管辖八个郡,所以有以为这里的九郡应是八郡。但是也有说《御览)是引作“州郡”的,认为“九”是“州”的误字。我们暂从后者。义故:义从和故吏。指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部下。赙(fù):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译文】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①;既而用为从事中郎②。当时以为美事。

  【注释】

  ①徒: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骏:晋宣王司马懿的儿子司马骏,封为扶风王。赎:用财物来抵销罪过,解除刑罚。

  ②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主管文书、谋划。

  【译文】

  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2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①。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②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胡毋彦国:姓胡毋,名辅之,字彦国,曾任湘州刺史。任放:任性放纵,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据刘孝标注所引的王隐《晋书)说,这些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或:又。

  ②乐广:字彦辅,历任河南尹、尚书令,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名教:礼教。参见第4 则注①。

  【译文】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以放荡不羁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2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①。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②。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③。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④。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⑤。

  【注释】

  ①郗(xī)公:郗鉴,以儒雅著名,过江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 年),正当八王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至永嘉五年(公元311 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刘聪(国号汉)将领石勒、刘曜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穷:生活困难。馁(něi):饥饿。

  ②传:轮流,饴(sì):通“饲”,给人吃。

  ③外生:外甥。

  ④过江:指渡过长江到江南。永嘉之乱,中原人士纷纷过江避难,后来镇守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即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

  ⑤为剡(shàn)县:指做判县县令。判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县)。席苫(shān):铺草垫子为席,坐、卧在上面。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寝苫枕块。”灵床: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心丧: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郗鉴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译文】

  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2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①。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②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③。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④。

  【注释】

  ①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言语第二_文言文大全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