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本纪第三_文言文大全
02-17 17:24:22 分类:文言文阅读 浏览次数: 525次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诛杀他们,而把微子封在宋国,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材料采自《尚书》和《诗经》。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①,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②。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③,五品不训④,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⑤。五教在宽⑥。”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⑦,百姓以平。
①玄鸟: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称为玄鸟。玄,赤黑色。 ②按:关于殷之始祖契的诞生,《诗经·商颂·玄鸟》也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神话传说,玄鸟可能是商部族的图腾。③百姓:指贵族。在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贵族的总称。④五品:即五伦,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一说: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品,品秩,等级。训:顺。⑤敬:谨慎、小心。敷:设,施行。五教,即五伦的教育。⑥宽:宽厚。一说:为缓义,指慢慢地进行。⑦平: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①。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①振:为“亥”之误。陈直《史记新证》云:“余考亥为冥子,《世本》作‘核’,《史记》作‘振’,‘振’即‘该’字传写之误。《古今人表》作‘垓’,《天问》作‘该’,惟殷墟甲骨文及《竹书》作王亥。”
成汤①,自契至汤八迁②。汤始居亳,从先王居③,作《帝诰》④。
①成汤:《会注考证》认为此二字为衍文。②八迁:殷从契至汤共十四世,曾经八次迁都。③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从:跟从,追随。④《帝诰》:已亡佚。《索引》引孔安国说,内容是向帝喾报告已经迁回亳地的事。
汤征诸侯①。葛伯不祀②。汤始伐之③。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④。”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尹国子民⑤,为善者皆在王官⑥。勉哉⑦,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⑧,予大罚殛之⑨,无有攸赦⑩。”作《汤征》€。
①汤征诸侯:《集解》引孔安国说,汤“为夏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得专(独擅)征伐”。②葛伯:葛国的国君。《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放肆)而不祀。”③汤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开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书》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汤一征,自葛始”的记载。④治:治理得好。不:同“否”。⑤君国:为国之君,意思是做国君,治理国家。子民:以民为子,意思是抚育万民。⑥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职。⑦勉:努力。⑧敬命:指敬顺天命。⑨罚殛(jí,极):诛罚,惩罚。⑩攸:同“所”。€《汤征》:《尚书》篇名,已亡佚。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汤而无由①,乃为有莘氏媵臣②,负鼎俎③,以滋味说汤④,致于王道⑤。或曰,伊尹处士⑥,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⑦。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⑧。既丑有夏⑨,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⑩。
①*(gān,干):求,请求,这里指求见。由:道路,门径。②媵(yìng,映)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汤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儿,所以,伊尹愿作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见汤。③鼎俎:古代烹饪的器具。鼎,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俎,切肉用的砧板。④说(shuì,税):劝说。⑤致:送达,这里有进言的意思。⑥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⑦素王:指远古帝王。一说指没有“王”、“皇”等名号,而有王皇之实的德高望重的人,因无名号故称素王。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⑧适:到……去。⑨丑:以为丑,憎恶。有夏:就是夏,这里的“有”没有实际意义。⑩《女鸠》、《女房》: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①:“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②,左。欲右③,右。不用命④,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①祝:祝褥,褥告。②左:这里意思是向左。③右:这里意思是向右。④用命:从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①。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②,遂伐桀。汤曰:“格③,女众庶④!来,女悉听朕言⑤!匪台小子敢行举乱⑥,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⑦,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⑧。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⑨,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⑩。女其曰(11)‘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12)。有众率怠不和(13),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14),予其大理女(15)。女毋不信,朕不食言(16)。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17),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18)。于是汤曰“吾甚武”(19),号曰武王。
①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一说在许昌一带。②钺(yuè,月):古代兵器,类似大斧。③格:来。④女:同“汝”,你,你们。下文“闻汝众言”、“予与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众庶:众人。⑤朕:我。⑥匪:同“非”。台(yí,饴):我。小子:汤自称。举乱:作乱。⑦维:通“虽”。⑧正:通“征”。⑨有众:众人。这个“有”也没有实际意义。⑩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庄稼。割:夺取。政:通“征”。一说“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11)其:或许。(12)率:相率,都。这里指君臣一起。一说“率”通“聿”,句中语气词。(13)不和:指不与夏王合作。“和”,和洽。(14)尚:通“倘”,如果。(15)理:通“赉”(lài,赖),赏赐。(16)食言:说话不算数。(17)帑僇:“帑”通“奴”,这里指收为奴隶。一说“帑”通“拏”,妻子儿女。“僇”,通“戮”,杀戮。(18)《汤誓》:《尚书》有此篇。(19)武:勇武,能征善战。
桀败于有娀之虚①,桀奔于鸣条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③,俘厥宝玉④,义伯、仲伯作《典宝》⑤。汤既胜夏,欲迁其社⑥,不可,作《夏社》⑦。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⑧,平定海内。
①虚:同“墟”,旧址。②奔:奔逃。③因为三(zōng,宗)是忠于桀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汤才出兵讨伐它。④厥:其,他的,他们的。⑤《典宝》: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⑥迁:变置。社:社神(即土神)。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⑦《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是写夏的社神不能变置的原因的。⑧践:踩、踏,引申为登临。
汤归至于泰卷陶①,中作诰②。既绌夏命③,还亳,作《汤诰》④:“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⑤:‘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⑥。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⑦,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⑧,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⑨,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⑩,有状(11)。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12),毋之在国(13),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14),咎单作《明居》(15)。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文言文阅读 热门排行
- · 泰伯篇第八 _文言文大全
- · 告子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 · 第四章_文言文大全
- · 谋攻第三_文言文大全
- · 吉验篇第九_文言文大全
-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_文言文大全
- · 举贤第十_文言文大全
- · 鬼谷子 揣篇第七_文言文大全
- · 凡例_文言文大全
- · 煮箦_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阅读更新
- · 腾猿_文言文大全
- · 蒙鸠 _文言文大全
- · 敧器_文言文大全
- · 夸父 _文言文大全
- · 虞氏_文言文大全
- · 煮箦_文言文大全
- · 加盐_文言文大全
- · 梓庆削木为鐻_文言文大全
- · 宋元君与神龟_文言文大全
- · 郑师文学鼓琴_文言文大全
- · 齐桓公好服紫_文言文大全
- · 齐桓公设庭燎_文言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