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知识网文章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梁惠王章句上_文言文大全

梁惠王章句上_文言文大全

02-17 17:17:14   分类:文言文阅读   浏览次数: 538
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qihang56.com 梁惠王章句上_文言文大全,

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

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比:替,为;一:全

,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

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译文】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

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

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

,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

、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

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

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

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

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

雨,则苗渤然⑤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

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

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②语(yu):动词,告

诉。 ③卒然:突然。卒同“猝”(cu). ④与:从,跟。 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

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⑤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⑥人

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⑦由:同“犹”,好像,

如同。

【译文】

   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

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
   “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

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

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

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

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


【原文】

   王曰:“吾惛①,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②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③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

邪侈④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⑤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

制⑥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⑦。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

惟救死而恐不赡⑧,奚暇⑨礼仪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申之以

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惛:同“昏”,昏乱,糊涂。 ②恒产:可以赖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如土地、田园、

林木、牧畜等。 ③若:转折连词,至于。 ④放:放荡。辟:同“僻”与“邪”的意思相近,均

指歪门邪道;侈:放纵挥霍。放辟邪侈指放纵邪欲违法乱纪。 ⑤罔:同“网”,有“陷害”的

意思。 ⑥制:订立制度、政策。 ⑦轻:轻松,容易。 ⑧赡:足够,充足。 ⑨奚暇:怎麽顾得

上。奚,疑问词,怎麽,哪有。暇,余暇,空闲。

【译文】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开导我的心志,更

明确的教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一般老

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一旦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那就会

胡作非为,什麽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才去加以处罚,这等于是陷害他们。哪里

有仁慈的人在位执政却去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

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然后督促他们走善良的

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
   “现在各国的国君制定老百姓的产业政策,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

好年成尚且艰难困苦,坏年成更是性命难保。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哩,哪

里还有什麽工夫来修养礼仪呢?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麽不从根本上着手呢?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

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

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

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

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

【原文】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

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④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⑤?’

对曰:‘将以衅钟⑥。’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⑦,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

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⑧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⑨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⑩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⑾其无罪而就死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梁惠王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