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航教学资源网知识网文章阅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尽心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尽心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02-17 17:16:47   分类:文言文阅读   浏览次数: 549
标签:高一语文文言文,文言文助读,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www.qihang56.com 尽心章句下 _文言文大全,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注释】

  ①盆成括:姓盆成,名括。

  【译文】

  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离死不远了!”

  盆成括果然被杀,学生问孟子说:“老师怎么知道盆成括将被杀呢?”

  孟子回答说:“盆成括是个小聪明,但不懂得君子应该知道的大道理,这是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的。”

  【读解】

  小聪明小有才气,机智敏感过人,但未能通过大的方面的道理。

  因为小聪明,细微之处看得清楚,算得精细,往往察人之隐, 超人之先。

  因为未能通过大的方面的道理,眼界不宽,心胸狭窄,眼里揉不进一粒砂子,心中容不下一点不平,往往在小事上放不开,丢不下。

  所以,锋芒毕露,难得糊涂,常常招人嫉恨,惹火烧身而自己还不知道。

  这种人不从政已是不大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一旦从政,官场水深莫测,自然倍加危险。所以,孟子能够预先知道盆成括有杀身之祸,而不幸真的被言中。

  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是“君子之大道”呢?

  焦循《孟子正义》说:“君子明足以察奸而仁义行之,智足以面事而谦顺处之,是为大道也。”

  “明足以察奸”和“智足以成事”都是必要的,小聪明做得到,大聪明的“君子”也应该要做得到,简言之,聪明和敏感都是不错的,关键在于处理的方式大有讲究。所谓“仁义行之”,“谦顺 处之”,就是要有所涵养,有所藏敛,小事上容得下,放得开,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必一个钉子一个眼,有时候甚至要睁只眼闭只眼,“糊涂”一点才好。

  君子应力戒小聪明而修炼大家风度,大雅风度,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是行“君子之大道。”

  从政者尤其需要如此。

  下一篇(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尽心下

  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原文】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饴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饴之也。是皆穿富之类也。

  【注释】

  ①饴(tian):探取,获取。

  【译文】

  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用言语来套取人;该成话的时候不说话,是用沉默来套取人。都是钻洞爬墙的小偷行为。

  【读解】

  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在孔子那里还只是“失”,属于智 与不智的范畴。可是,到了孟子这里就成了“话”,属于仁与不仁 的范畴了。

  这是有时代发展因素在内的。

  孟子时代,游说风起。“展开谈天说地。,来诱拿云捉雾人” 摇唇鼓舌之士,心术隐伏,欺世盗名,无异于窃人财物。孟子因 此而深恶痛绝,斥之为钻洞爬墙的贼,与孔子所谴责的色厉内荏 者一样了。(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说与不说,颇费斟酌,弄不好,进退不是人。所以,还是东方朔那‘非有先生”的四个字深中肯綮,道出了千古尴尬——

  “谈何容易”。

  这是从“说”的一方面来看。而我们既然知道当不当说有这些讲究,知道有这种通过语言和沉默来套取人的“穿窬之类”存 在,那我们就应该知道,这种“穿窬之类”的言语之盗很可能就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活动着,一有机会,就干那钻洞爬墙的勾当,钻你语言的洞,爬你思想的墙。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这种专门以语言和沉默为手段来套取,诱惑你的贼。 比如说,当有人居心叵测地来和你套近乎,冠冕堂皇地来找你 “谈话”时,你就一定要警惕:是不是那“穿窬之类”皮笑肉不笑地向你走过来了呢?

  下一篇(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尽心下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原文】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苦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释】

  ①带:束腰的带子。朱熹注:“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不下带指平常浅近的意思。

  【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的,是善言;操守简约而施与广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虽然是平常的事情,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才使天下太平。人们的毛病往往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种,却跑到别人的 田里去除草——要求别人很多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少很轻松。”

  【读解】

  “向外觅菩提,总是痴顽汉。”

  我们可千万不要把那种放弃自己因地不耕种,却去别人田里除草的人当作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人啊!

  耕云先生的禅学讲话说:“自己从来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 吃几碗饭,不知道自己能挑多重的担子,乃至于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话,都不是自己所体验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得到的,却去要 求别人。”(《安祥集》)

  所以,那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的人其实是没有注意看看自己田里有没有草,而把眼睛盯在了别人的田地里。看到别人的田地里尽是草,而自己的田地里全是大豆高粱。所以才出现“所 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的情况。

  实际上,是“瞒心昧己”的人,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诊断出的 病人。

  没有病的人则是先种自己的田,求实务本,然后才推己及人, 正己而后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回到儒学的基本内容上,还是《大学》的进修阶梯和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

  下一篇(说大人,则藐之)

  尽心下

  说大人,则藐之

  【原文】

  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②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注释】

  ①说(Shui):向……进言。②榱(CUI)题:也叫“出檐”,指屋檐的前端。

  【译文】

  孟子说:“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哪怕他殿堂高两三丈,屋檐好几尺宽,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佳肴满桌,侍奉的姬妾好几百, 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饮酒作乐,驰驱打猎,随从 车辆成百上千,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他所拥有的,都是 我不屑于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我为什么要怕他呢?”

  【读解】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这种气势,并非壮空胆,提虚劲。其思想武器就在于“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哪怕你金玉满堂,哪怕你姬妾成群,哪怕你随从如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其实,这也就是曾子所说的:“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 公孙丑下》)有了这种认识,当然也就能“说大人,则藐之”了。

  更何况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浩然之气哩!

  孟子论说气势磅蹲,气象恢宏,与孔子迂徐舒缓,从容不迫有所不同,本章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下一篇(养心莫善于寡欲)

  尽心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

  【原文】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学而篇第一_文言文大全
  •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