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
12-14 18:41:36 分类:高二政治教案 浏览次数: 167次四转变:1、观念转变,2、评价转变,3、作风转变,4、方法转变。
长期以来,教育观的僵化与滞后,主要原因一是沿袭了“上学--应考--做官”的惯性轨迹;二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抄袭西方的理论模式,使得教学缺乏生机,无法培养出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观念的转变,主要是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多元的人生观;立体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信息观。这几个方面的观念树立起来了,才能实施立体式教学,才能做到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教为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读书学习向活动学习转变。只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就会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评价转变。现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制度正在改革和探索,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不客观,不科学,片面的用分数,用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结果,脱离道德,脱离情感,脱离智慧,导致了教育功利化,甚至导致社会心里的失衡和畸变。考试的内容,方法,应采取考试、考核、民主评议三结合的办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的是否得到实现。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外部的考试机构,教育团体和家长。正确的评价学校和学生是教改方面动一处而带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有了正确的评价才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作风转变,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是违法问题,说轻一点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教师的良好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产生影响,“教育无小事”,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又是无声的语言,应把“师长”变为“师友”,师长使师生产生远距离,师友则使师生间变成“零”距离,要把“教导”变为“引导”,教导往往是灌输,引导则是用爱心引领和温暖学生的心。变“斥责”为“寄语”,斥责就是把学生当成对立面,而寄语则是用师爱和真诚去激励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变“传授”为“启迪”,传授是把学生当成容器,启迪则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
方法转变。各种方法适用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创造性的适用,则效果更佳。每一种方法总是利弊兼有,通过选择,组合,扬利除弊,互济互补,就可能地更好达到目标。今后要特别重视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科学活动的核心之一是探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把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五坚持。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关键。以学生为本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到五个方面的坚持:1、坚持依法执教;2、坚持科学管理;3、坚持习惯教育;4、坚持相互协作;5、坚持耐心细致。
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由www.qihang5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ihang56.com
www.qihang56.com 坚持依法执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法律。《宪法》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总的章程,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第19条、第24条、第46条、第89条、第107条都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条款。国家以《宪法》为法源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教育法律法规,这就使我们有了既定模式,我们就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活动。学校和教师不但自身要依法执教,还要教导学生懂法、守法,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形成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学会辨别是非,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
坚持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运用相关知识信息产生新的科学管理思路和科学管理过程。科学管理要破除陈规陋习和不求进取的守旧观念以及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心态,学习和吸取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在合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过去的管理,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随着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对新事物反应迟钝,部门之间信息不灵,往往是单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科学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人在组织及活动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组织的根本是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活动根本上是人的活动,所以,科学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在管理中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对管理对象中各类人员的多种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坚持习惯教育。所谓习惯,就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比如早上早起,第一次早起,一般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或他人督促,但坚持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后就习以为常。每天清晨,自动早起,不按时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不塌实。一个勤劳的人,忽然让他闲着没事干,他甚至还会生病。由此可见,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漫漫形成的。通过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年龄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可塑性的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习惯教育渗透于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并对它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要着重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办事、学会创造”。这几个“学会”是和习惯教育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习惯相联系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阅读习惯;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健体和卫生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将长期受益。为了抓好习惯教育,还可以介绍一些外国人的优良习惯;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习惯;德国人守时、办事严谨、负责的习惯;都是值得提倡的。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习惯,那么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坚持相互协作。有效的教育是协作的结果。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相长的关系;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还要建立与其他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员相互配合的工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的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西江月黄陵庙赏析 张孝祥
- ·下一篇:【2017一轮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评论排行
高二政治教案 热门排行
- · 高二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6)
- · 第三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 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途径
-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 · 高二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 · 成长中的我
- · 第六课第二框题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 · 改革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 ·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稿
- · 政治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高二教案(4.6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
- · 第四册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 ·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设计(
- · 高二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导
- ·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
- · 第四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 · 高二政治文化塑造人生
- · 国家的宏观调控
- · 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
- · 《商品的价值量》判断商品价值量的几个
- · 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 · 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