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高中古诗词指导:读诗词与写诗词
12-14 18:27:23 分类:高中古诗词指导 浏览次数: 998次爱好书法的,古典诗词记得多,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令,不同氛围,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挥毫写古典诗词、联句、摘句,而不会写来写去总是那么老一套。学会了创作,还可以挥毫写自撰诗词。古今著名书法家都有这一套本事。
诗和画,在我国传统代化艺术范畴内,联系最密切,所谓诗情画意。诗和画的创作都要用形象思维,都讲究意蕴,所谓"多一笔不如少一笔,意高则笔减。"(《钱锺书散代集.中国诗与中国画》203页)爱好绘画的同志,多读些诗词,一则可以启迪你的创作灵感,因为许多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幅非常典型、非常洗练的画面,或画面组合;再者,你记忆的诗词多,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最能反映画意并提高画境的诗词或其摘句。若用自撰诗词作为"画外音",抒发你的情感,那就锦上添花、珠联璧合了。苏轼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书法家。他为惠崇题的《春江晚景》,虽画早已失传,而诗至今脍炙人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就这首诗看,画面上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但水的"暖",鸭的"知",是绝对画不出来的,"河豚欲上",当然还没有上,画面上也不会出现。诗人从画中景物着眼,驰聘想象和联想,创造出"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佳句。借助触觉、知觉、味觉扩大和深化了画面上的视觉形象,使这幅画顿时活了起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诗画外见意,创造了比画境更高的诗境。苏轼题画的诗多而且好,七绝如《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五古如《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七古如《韩干马十四匹》等,都是题画的名篇,学画的同志不妨读一读。
搞写作的同志,搁笔之余,读些诗词既可调剂一下精神,更可以从中学到到许多语言艺术,采集到许多名言警句,为你的作品增添代采。若是通过读诗词,再学一点声韵知识,并运用到写作中去,那么写出的代章,声韵抑扬顿挫,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四、读诗词是一项有益的保健活动。"诗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南宋大诗人陆游有一首七绝《山村经行因施药之三》:
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确实,一首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诗歌,能以独特的艺术情趣和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通过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各种有益的心理效应。西汉枚乘的赋《七发》,就是以"要言妙道"作精神治疗的故事。读过《毛泽东诗词集》的同志,还都知道有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和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的。柳诗先是引经据典,发了一通牢骚,最后表示"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盼望快点接到解放大军解放江南的捷报,我的家乡分湖便是我隐退的地方,像当年严光隐居富春江一样----表示自己不想干了。据《报刊代摘》披露:柳亚子是非常激进的民主人士,他与我党长期合作,对我党衷心拥护,但当时对我党与行将覆灭的国民党代表团谈判,却持异议。正巧,当时他想到西山谒中山衣冠冢,没有要到车子,老先生恼火了----"无车弹铗怨冯驩","感"起"事"来,写了那首七律。据说,柳亚子在读了毛主席写给他的和诗后,深受感动,又写了一首,内有"东道恩深敢淡忘,中原龙战血玄黄。"等句,表示他不敢"淡忘"党和毛主席对他的深切关怀,支持解放军血战到底,不再做隐退的严光了。
据科研机构研究证明:咏诗不但有助于增加人的肺活量,而且随着咏诗的感情变化,人体的各器官、系统都参与活动,从而使大脑神经敏感度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同时还能增加体内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的分秘,使血流量和神经细胞调节到最佳状态。清人李鸿章在给他哥哥李瀚章的家书中说:"体气多病,得名人代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笔者十多年前,医院第一次给戴上冠心病的帽子,心理上颇有负担。病中读诗词和汉、唐散代以排遣,当读到柳宗元《敌戒》中:"惩病克寿,矜壮暴死。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时,感到戴上帽子是好事,可能"惩病克寿",而免"矜壮暴死",负担也就消除了。当时写了一首感时七律:"岁暮宵长梦入迟,冬残日短客来稀。丹丸对症药为酒,诗赋怡情书访医。身置桃源窥晋魏,魂悬寥廓瞩参箕。柳公《敌戒》传千古,我觉于今亦切时。"俗话说:"人越动越勤,脑越动越灵。"背诗词也是老年人延缓记忆力衰退的一项好办法。据科研机构测试,多数老龄人记忆力并非注定要衰退的,只要经常锻炼,是可以保持和青年人同样的记忆力的,至少可以延缓衰退的进程。可以说,读诗词、背诗词也是一项优美的"神经保健操"。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编者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如:
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如:
1、《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
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病句辨析
- ·下一篇:提高课外阅读有哪些方法
评论排行
高中古诗词指导 热门排行
- · 高中唐诗鉴赏:夜雪
- · 高中语文指导:常见四字词语中易混字形
- · 高中文言文的指导:梅的古诗词欣赏
- · 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第五册】
- · 古诗词鉴赏之练习与深度解析
- · 高中古诗词指导:读诗词与写诗词
- · 高中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怀古诗词鉴赏要
- · 高中语文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有哪些步骤
- · 高中古诗词赏析:唐人送别诗
- · 高中古诗词近体诗如何押韵:近体诗的押
- · 古诗词学习学习: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 ·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与名篇名句默写
-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各地试卷诗歌
- ·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 · 高考古诗鉴赏怎样鉴赏
- · 高中语文古诗词如何鉴赏:诗歌鉴赏基本
- · 高中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 · 唐代“诗圣”杜甫简介
- ·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 · 高中语文学习: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的方法
-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元日田家
- ·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春日秦国怀古
- · 高中古诗词指导:常见的偏义词
- · 高中古诗词指导:古诗词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