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起航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桂花雨
12-14 18:37:24 分类:语文教学反思 浏览次数: 951次《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紧扣“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设计本课时,我为了使每一分钟都能充分有效,在教案设计以及课件展示时都充分的考虑了每一环节的衔接过渡,力求条理性清晰。可是实际和预想还是有差距的,整堂课中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很多:
问题之一:重点词语把握上的不足。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样一句话。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比较他们在理解重点词语前后的朗读,没能发现明显的区别,证明这一环节效果没达到。
教学反思: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可是如果教师引导重点词语的把握不全面,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果。
我通过“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来解释桂花飘香的远,却忽视了更为重点的词语“香飘十里”;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问题之二:多余之处,让课堂有些不和谐因素。
在复习导入时,我要求学生在上节课学过的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的原因,我请孩子们打开书本找一找,而孩子们有的听完问题直接把手举了起来,更多的孩子是把书翻开,然后不假思索地举起了手。
教学反思:因为孩子们对第一自然段已非常熟悉,所以整个翻书的过程就显得多余而不自然了。我应该相信他们,直接检查他们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让他们回忆一下,然后回答。并且表扬他们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给整堂课设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开端。
问题之三:学生体验文章情感时的深化过程过于粗糙。
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以及课外补充填空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母亲话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孩子,却始终没能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教学反思:或许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的原因,越学到最后,就越担心课堂时间把握不住。所以这个环节显得过于急促而粗糙,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过少。应该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会,要相信他们的能力。
语言不是训练出来的,思维不是训练出来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更重视学生这些"独特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非常重要。
问题之四:将语文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时,不够深入形象。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孩子们体会得不够深。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我试图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这时有个女孩子提到了自己缠母亲带自己去市区玩的经历,我没能抓住她的回答进一步深入,而是请她坐下了。接着虽然用同桌分角色读和师生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引导,但是效果不够明显,而且显得不自然。如果当时多考虑学生的个性体验,顺着那位女孩子的思路来深入引导体会,效果应该会好很多的。
我用课件展示雨后小树上挂满雨珠的图画,并配上音乐直观再现雨后摇小树的情景,希望通过孩子们经历过的情景来想象摇桂花的情景。不过我从孩子们经历过的摇雨后的小树,到孩子们没经历过的摇桂花,之间衔接太急促,孩子们还没沉浸到摇小树的氛围里,就被我拉到了摇桂花的情景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孩子们的思维节奏。如果我在衔接时这样过渡,或许效果会好点:
"同学们,让我们来摇摇雨后的小树吧"并且引导读好词语"使劲",让孩子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接着说"那如果这'雨'是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那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这时再用加提示语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心情,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孩子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
老师们还给了我一个很不错的建议,就是在课堂里放上一些新鲜的桂花,甚至可以泡上一杯桂花茶,让学生来芹自来闻一闻桂花,有了切身的感受,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
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问题之五:依赖于多媒体运用,而忽视了传统板书的作用
我本课使用的板书是: 桂花雨 童年
喜欢桂花 怀念
"摇(桂花)花乐" 故乡
教学反思:板书作为微型教案的作用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出来,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没有多大帮助。在经后的教学中,板书要结合教学实际,更加精心设计!
我修改后的板书是: 爱花香 童年
摇花乐 怀念
赏花情 故乡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桂花雨,教学,反思,
- ·下一篇:《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评论排行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
- ·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后记
- · 《灯光》教学反思
- · 《葡萄沟》教学后感
-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翠鸟》教后反思
- ·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有感
- ·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 · 《日月潭》一课的教学随笔
-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 ·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 ·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 · 《日月潭》教学反思
- · 《麻雀》教学课后随笔
-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 · 《和时间赛跑》课后反思
-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 ·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 ·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
- · 《金色的脚印》教学札记
- · 《丰碑》一课教后札记